个性,一枚中性词,不左不右。与性格,特质同属一类,解释为个体所带有的属性。个性张扬,个性开朗,个性强,个性软弱等等。信息时代,文字的传输速度超乎想象,词语的引申义迭代速度势不可挡。一天不阅读,就要导致理解和传输的偏颇。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意义。个性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基本属贬义,那时候我们呼吁的是忘了自己,趋同与融入。到了80,90年代,唤醒了我们对于区别的认识,每一个人都开始标榜个性,可以说如果不搞点特殊化基本都不好意思出门,这样的理念一直延续到00年。在个性大爆发的若干年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个性和自我。这时候,所谓的独特甚至奇怪已经有越来越多人追捧,小众喜好成为大众喜好。大家的眼球每天都受着这样绚烂的冲击。新奇成了习惯,习惯变得乏味。
猎奇,是一直以来的大众心理,可以说稀缺的便是可贵的。
于如今,我们开始返璞归真,去寻找一种我们一直以来都认同的却丢失的。
于是我们反思,那些年我们误以为的个性。
曾经你对别人爱答不理,你以为这是个性。其实是膈应。它只是膈应的一种美颜效果。也许真的有人堂而皇之的膈应了好多年。膈应的自己都觉得高处不胜寒,想下来找人聊聊天。于是你明智的变得谦和。
曾经你口无遮拦,你以为这是个性。其实,是嘴比脑子快。那只是情商低的反复滤镜。也许你也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了很多年。忘乎所以的你觉得自己都有点孤独。于是你开始变得和善。
曾经你我字当头,你以为这叫个性。其实,就是自私。是自私在App里无数次磨皮。或者你也顺其自然的自私了好多年。最后你都自私的觉得亏欠了自己。于是你开始学着关爱他人。
在这些变迁中,最后留在我们身上的,是人性善的那一部分。也正是这一部分,支撑我们走到生命的最后。
很小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明白很多道理,如果你始终拒绝接受,生活会反复给你机会让你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