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无假期,更无终点!
——写于2019年河南省名师培育对象集中培训结束之际
2019年7月17日,2019年中原名师工作室省级名师培育对象集中培训如期而至,169名省级名师培育对象相聚在河南省师范大学东校区计算机学院报告厅参加开班典礼。
开班典礼由李文胜老师主持,文学院院长陈鹏致开幕词。陈院长深情地讲述河南师范大学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在师资培训方面的创新举措,表初心,寄希望,激情洋溢,溢于言表。
短短三天,无论是李慧香老师的《在整本书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耿红卫教授的《语文教育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朱秋英老师的《作文教学——让学生有法可依》,还是董琦老师的《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突出语文核心素养》和周枫琳老师的《从<西游记>看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立德树人”,诠释“整本书阅读指导”,立足“作文教学”,进行“教育论文写作”指导,点燃“教师专业成长”,让人如沐春风,醍醐灌顶。真可谓是一场场精神盛宴,文化大餐。
如今,学习结束,但成长刚刚起航。认真梳理五位专家名师的培训理念与举措,在反思与提炼中,写下只言片语,与各位同仁分享、交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首先,为人师,应据于德。
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确定了学生发展的六大区域“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我们要力争把握好传授知识与立德树人的关系,不断修炼自己,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为人师,志于道。
明明白白做教育,安安静静当老师。教育要重回学生的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可是,现在的教育,到处充满了竞争,国与国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特别是人与人之间,更是陷入了万劫不复的状态。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孩子都在关注“赢”,都担心“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教育成了家庭资源无限投放的无底洞。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在为谁培养人?我们该怎么培养人?期待,我们的教育回归,归于简单,归于朴素,归于单纯。
三、为人师,长于思。
教育,就是一种思想启迪另一种思想,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事业。没有思想或者失去思考力的教师(或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存在这天然的缺陷。作为教师,我们唯有善思日常行为,汇聚成长力量,唤起学生的思考力,培养出一个个有思想的人。可以说,学生是教师思想的一面镜子,映射着教师的精神长相。作为教师,要乐于思考,在思考中涵养自身的智慧,做一个精神富足的人,拥有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并以自己生活的广度和学习的深度,引领学生的成长。
四、为人师,依于仁。
一个真正美好的教师,必定从容、优雅,这源于其内在的洒脱和自在,即便琐事繁多,也能把日子过得生动、精致,把一些寻常事经营得活色生香。一个真正美好的教师,必定善良、仁慈,这源于其内在的柔软而坚定,即便身处困境,也能处处涵养自己的性情和品格,把煦暖的阳光倾洒在每个孩子的身上。这样的教师,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生活,都郑重而虔诚,把每一天过成典藏版。如此精致教育生活,感悟教育人生,这样的工作和生活本身就是诗和远方。
五、为人师,游于艺。
一间教室,一个世界。教师的视界,学生的世界。教师的情绪,学生的情绪。教师有多专注,学生就会有多优秀,也就有多自由。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首先是读书人,特别是语文教师,要把灵魂妥妥帖帖的安放在教室里,播种,深耕,传扬,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若一年读100本书,从不深思,那你还是你;若把一本书读100遍,那也许你就是专家。
阅读,读得精,读得深,读得透,读出人生大境界。课堂,把整本书阅读和作文写作演绎出精彩。研究,把论文写作更加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期待每位教师都要锤炼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
总之,作为河南省名师培育对象,立足新征程,归零,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