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西藏被神话成了“净化心灵”的圣地,无数的鸡汤文的告诉你,你值得抛家舍业去西藏走一走,仿佛去了西藏你就立地成佛,你的一切世俗问题都可以自然化解;不知何时起,“诗和远方”泛滥,无数人告诉你西藏有多美,藏民有多淳朴,背上双肩,挎个单反,在西藏你就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而真实的西藏呢?也许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西藏腹地,深入西藏工作生活的援藏医生才能告诉你所不知道的“诗和远方”的故事。
2016年5月28日我院骨科医生等一行六人组成的深圳医疗援藏队从深圳出发,但在转机点成都,他们接到通知,由于近期暴雨频发从林芝市到察隅县的唯一交通道路发生塌方,需要在林芝停留二日。5月31日早上他们6点出发,经过约15个小时的颠簸才到达目的地察隅县人民医院。
察隅县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是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交接的地方,面积31659平方公里,总人口才3万余人,距离“西藏江南”林芝市约600公里,而且唯一交通道路狭窄凶险,常有塌方和滑坡发生。而整个察隅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甚至包括保洁、司机在内才51名,只有一个病区,开放了20张床位。
医院医疗条件简陋的无可想象:常断水,断电,打开水龙头会有莫名的小虫和杂草;电梯经常出现故障,因为担心病会人困在里面,所以很少使用;手术室的麻醉机上的球囊破裂,抢救时脱落在地,负压吸引机要先用脚踢才能启动,连听诊器都是头体分家;而因为当地医护福利政策不好,工作人员工作无压力,所以也无积极性,上进心,X光拍片机坏了1个多月没人修,制氧机不能正常工作无人修,想做个急诊项目还得哀求检验科医师。
但是种种不便未能挫败医生们积极工作的热情,经过1天的适应高原反应休整,6月2日郑医生就开始着手工作。首日共接诊了15名骨科门诊病人,这些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在内地是罕见的,而究其原因,并非是病种有多复杂,只是由于经济拮据及交通不便的原因,病人要等到实在无法忍受才来就医,以至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也会无奈放弃最佳治疗方案。
虽然举步维艰,郑医生还是秉着赤子之心,怀着悲悯之情,凭借扎实的医学功底,排除万难,在当天与当地医院院长协商收住一位被疾病折磨了几十年的56岁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患者。)对于自己管治的患者,他承揽了所有医护工作,连消毒,输液都亲力亲为。
值得欣慰的是由于援藏医生的到来,患者们对他们得到了明确的诊断,可以减少他们花费在游医、巫医和庸医上的经济损失、能够缓解自身病痛,已经很满足了,对政府援藏医疗民生工程感激不尽。
而更大的考验总是不期而至。
6月7日中午,西藏自治区察隅县人民医院,33岁僜人三胎经产妇临产,本院医生顺利接生一名男婴,但胎儿娩出后发现“胎盘粘连”,徒手剥离胎盘不成功,深圳援藏妇产科专家临危上阵,顺利剥离取出胎盘,但产妇因子宫收缩乏力,旋即出现大出血,虽然采用各种促进子宫收缩的措施,宫腔填塞纱块止血等处理,但血流汹涌,病人迅速进入休克状态,烦躁不安,血压下降,外周血管塌陷,此时快速输液、输血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唯一途径,而作为西藏贫困落后地区的卫生院式的人民医院,无任何备血及抢救设施,医院联系血源,输血只能求助当地部队及武警战士。人命关天,迫在眉睫地是迅速建立生命通道,此时我院骨科郑医生方寸不乱,果断地采用大隐静脉切开手术,为大量、快速输液、输血成功抢救病人创造必要的条件。星飞电急之际深圳援藏专家组成立了抢救小组,齐心协力,积极抢救,3小时后,随着武警战士送来了900ml宝贵的血液输入,患者第一次从死神手中挣脱。
然而尽管对产妇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治疗,出血仍然持续,患者再次陷入休克状态,再次滑向死亡边缘,间不容砺,抢救小组与家属交待病情后决定切除子宫以挽救病人生命。妇科专家凭精湛的技艺,成功切除了子宫,血终于止住了,第二批血源共计1400毫升输入患者体内,患者的生命又一次得到延续。
但大家还没来得及缓口气,更为凶险的病情席卷而来,由于患者术前咽喉水肿,多次尝试气管插管失败,本院的麻醉师只能选择行喉罩供氧下全身麻醉,如此术后拔除喉罩后因喉头水肿,损伤导致阻塞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氧饱和度骤然下降,甚至出现呼吸心跳骤停。事穷势迫之下,郑医生再次力挽狂澜,立即大针头环甲膜下穿刺,面罩给氧紧急处理,患者血氧饱和度上升,心跳恢复后,主持了气管切开术,术后患者渐恢复意识,与死神的角逐赛暂时领先。
但傲娇的死神没有轻易气馁,在患者安返病房后第二天,他接连发招,休克后并发症齐齐攻击,患者危在旦夕,当地医院领导建议家属立刻转往医疗设施完善的林芝市区医院接受治疗。
可是这儿不是在交通便捷的内地,三大山脉环绕的林芝地区正处于雨季,路途遥远,山路崎岖,地势险要,患者目前的状况如何能挺过长达15个多小时的颠簸?但目前医院的救治条件会让我们援藏医生承担多大的风险?
大家反复斟酌,权衡利弊,决定尽全身心之力在当地医院继续救治,但是院方对医院医疗条件毫无信心,对这些援藏专家的技术水平,是否会刿目鉥心没有认识,强烈要求转院,万般无奈之下,郑医生临危受命,做好可能步步惊心的护送患者的准备。
但天降大任,准备出发之际,山洪暴发塌方阻断了唯一的交通通道,患者只能留在当地医院继续救治。援藏队的医生护士们呕心镂骨,分三班日夜守护在患者身边,在异乡的第一个端午节,三天假期,憔神悴力,与死神赛跑,分分秒秒,须臾不放松,丝毫不懈怠,在简陋的医疗条件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其实,高晓松的散文还有一句,“诗”就是心灵最深处,“远方”就是永远到不了的地方。是的,心灵的最深处,才是永远到不了的地方。在行医的路上,也许我们是在每天艰辛地“苟且”着,但路始终在脚下,追随自己的内心,坚持自己的初衷,历经不同的工作生活体验,心无旁骛地走向远方,这何尝不是“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