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是家的味道。是你身处他乡,羁绊你的袅袅炊烟,是在年关使你久久无法平静的惦念;当你身处家乡,年味便是你倚门而待的期盼,是使你无法放下的情思。
春节,国人千百年来最重要的节日,传承至今,承载了我们最美好的记忆和期盼。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为了理想和生活而奔赴远方,年对于我们的意义也就越发重要,年味在游子心中成为最难以忘怀的家的味道。
在18岁的年纪,去他乡求学,第一次尝到那难以名状的思乡之情。早在农历十月份就订好了归家的车票,开始一天天数着归家的日子,像儿时那般看着日历期待新年的到来,但是心中却多了一份思念。
儿时的年味总是很早就到来了,小年还未到,家家户户就开始为大年做准备:或是上山去准备过年用的柴火,或是去开始清洗家中放置已久的锅碗瓢盆,或是开始走亲访友、年关收账,所有的为新年做准备的活动都渐渐开展。当除尘的扫把将屋檐下最后一丝残存的蜘蛛网打扫干净,碗橱里也已经摆满了干净的碗筷,去年新年腌制的猪肉也被从缸中捞出,在冬日的阳光下发出点点耀眼的金光。村落里,屋前屋后的房檐下,都是为新年准备的食材。大人们为着一年辛勤劳作的盛典忙碌着,而无知的孩童在村落间、在田间地头肆无忌惮地奔跑、嬉笑、追逐;若是手中有几毛钱,便是三两成群去村口小卖部买爆竹,之后便开始大肆“破坏”,整个村子都会被几个熊孩子搞的鸡犬不宁,孩童总是春节里最高兴的人。
小年后,就进入正式准备阶段了。腊月二十五是一年中倒数第二个赶集日,那天的集市总是人满为患。各种卖干货、对联、门神、蔬菜果肉的小摊沿不长的小街一字排开,各种吆喝声成为小街最动听的新年音乐。除了上街置办年货,家乡人更多的年货还是出自自己一年的辛勤劳动,自己养的土鸡、土鸭、土猪,种的蔬菜瓜果才是年夜饭上的主角。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生活选择外出打拼,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便成为他们在外辛苦最好的慰藉。吃一段团圆的年夜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着聊聊天,一年的疲惫和不快都烟消云散了。
正月便是开始忙碌的走亲访友。每一天都是行程满满,清早出门,总是要到月上树梢才归家。即使有时路途艰辛,旅途困顿,但亲人相聚的喜悦冲散了所有的不快与疲惫。往往是一家人集体出动,父亲骑着摩托车带着母亲与孩子,车后座上是满满当当的拜年礼物。儿时读都是一些干果之类的,如今各种奇珍异果,山珍海味都走入了寻常人家的礼物清单。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这一段时间,山村小路上满是走亲访友的人。有时日落西斜,或是月上树梢,便能看见一家人慢慢悠悠地从亲朋家走出来,走回自己温暖的小窝。
儿时的我很抵触走亲访友,往往是父母用压岁钱诱惑我,但是这些事情往往没能成为现实。儿时最恐惧的便是去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家,木讷地按照父母的意愿叫一声姑妈或是舅妈,之后一个人傻傻的发呆。偶尔会遇见亲戚家同龄的孩子,这才给我痛苦的拜年之旅增添了一丝乐趣。离家后才明白家的含义,对于这些事也就不再像儿时那般抵触,开始乖乖地一家一家拜年,即使没有红包。
大年初三则是同学聚会的特定日子。按照习俗,这一天去亲戚家拜年是极为不吉利的。我至今也没明白这习俗从何而来,又有着怎样美丽的传说。这一天,县城的大小饭馆、KTV早早地被预定了。和许久未见的好友相聚,开始各种疯狂的暴走,走遍小城的每个角落;去每一家好吃的餐厅,撑到吐;在某个人的家里,一起喝酒,一起聊天,一起回忆。这些成为了不同于儿时的年味,成为了我们新的惦念。
儿时的年味还存留在记忆中,而如今的年味却有些不同了,曾经的甜蜜如今增添了一丝苦涩。已经过了到处疯的年纪,还没到坐着聊家长里短的年纪,新年变得孤独。渴望归来,归来后却又渴望离开。可能随着年岁的增长,儿时的年味也越发淡薄,不再会为了压岁钱而激动地难以入眠,不再会四处疯跑,不再期待上街,曾经的期待都变得不再那么美好。即使这样还是期待年的到来,因为儿时的记忆还在,因为还是有美好的东西让我们惦念。
年味是牵绊游子的长线,无论飞多远,都会渴望回家过年;年味是人生的注脚,儿时与如今,不同的年味不同的人生;我们成长,年味也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对于家的思念和对过去的怀念。年味是最深的惦念,关于过去,关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