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刊】
去年我报名了自由搏击课。我机缘巧合下知道了自由搏击可以学习后,对这项运动感到很好奇,就拜托了长期“混”健身房的朋友,让她带我去蹭体验课。上完体验课,我发现我还挺喜欢打拳的,也不知是因为运动后大脑分泌的多巴胺作用,还是当时内心怨念颇多,极度需要发泄。
报课已经是去年的事情了,还挺划算。算上当时活动送课再加上教练送课 。我到现在还在上赠课的部分,倒不是课程送了多少,实在是我去的次数太少。这么看来,我确实属于特别讨厌运动的人,是那种能坐着就不站着的类型。承蒙教练没放弃我,一直鼓励我坚持下去。
突然顿悟一个道理:“每个人应该有一项自己喜欢的本命运动。”
这种感觉有点“虚”,类似于接收到“天命”,当你感觉到“我就是适合这项运动,我爱这项运动,无论如何我都会把这项运动进行下去的感觉。”时,这项运动应该就是你的本命运动了。就是不管什么情况下,风雨无阻的愿意去做的运动。
不过,目前从我的上课频率来看,搏击顶多只能算为数不多的我喜欢的运动。
我很懒,但是我尝试过寻找属于我的“本命运动”。游泳、塑形、核心、瑜伽、动感单车、滑雪甚至是跑步。这一项项运动尝试过之后,我只觉得我在“折磨”自己。我一度反省是不是我没有朋友陪伴所以没法坚持任何一项运动。事实证明,并不是。
我拉一个朋友陪我冬泳,她现在有深水区资格证,可以持续在深水池一上午不出来,喜欢潜去水底找东西,并且乐此不疲。而我,虽比她先开始学游泳,但是现在顶多能在一米六的池子扑腾个五十米。
另外一个朋友,动感单车房“混迹”五年,现在我们这个区,只要有单车房的“场子”几乎没有不认识她的人。而我,陪她去了两次我就再也不想去了,一是我觉得音乐太吵,二是那节奏我真的跟不上。
所以这说明,我要不然就是一个彻彻底底不喜欢运动的人,要不然就是即便是搏击也不是我真正的本命运动。
报名大概半年的时间才上了十多节课,这让我觉得有些挫败。自己本身上肢非常无力,所谓手无缚鸡之力应该说的就是我了吧!
不过打拳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的节奏,韵律协调都是可以引发我思考的部分。这让我很满意。包括揍教练带来的“发泄”都是让我非常爽的。
拿韵律感来说,我觉得有点“万变不离其宗”的意思。小时候上舞蹈课,老师强调过韵律,音乐课,老师也强调过节奏感,包括后来学画画也有强调节奏。
所以我发现,无论是什么活动好像都与节奏有点关系。
节奏顺了,去做一件事情,自然得心应手,如果节奏不顺,总是觉得这里不对,那里也不对,就只能停下来调整一下。
这是我今天发现我步伐练习很不协调而得出来的结论。
协调当然是跟节奏有关的,如果人的运动时动作不协调,自然没有办法做出有节奏感连续动作。比如,我做前后脚交替跳,跳动的时候我要么跳一会就开始同手同脚,要么步伐间距不一,虽然有体能的原因,但是一旦开始乱了节奏,我就会觉得很难受,觉得动作不连贯,身体卡卡的像程序错乱的机器人。
演奏也是一样,节奏韵律很重要。如果能够把拍子与节奏熟记于心,即使是弹错了,心里也没有那么慌,不必停下来调整。
虽然弹错了一个键,但是整个曲子听起来是流畅的,如果不太熟悉这个曲子的人,甚至不太听得出来问题,顶多觉得有点异样而已,不会发现有什么差异。我试过弹错但是足够流畅,老师也没听出来哪里有我问题。顿时觉得我有些“鸡贼”。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做饭、写文等等。例如做饭,如果被打乱了节奏,导致自己忘记了加过哪种佐料或者是忘记了控制火候时间的话,要不然菜会烧糊,要不然菜的口味变得奇奇怪怪。总之不会特别好吃。
所以,我领悟到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保持一种节奏感。回到打拳这件事,不管是直拳还是勾拳或者是扫腿侧踢,都需要保持自己身体的协调和节奏感,才能让整个过程流畅。不光是看的人赏心悦目,自己的身体也能感觉到这种流动性和流畅性,那这种节奏和韵律感理完全不懂的人也看的明白。
当然流畅度音律感与不断的练习是分不开的。
一个不熟悉的动作,一开始做的时候会有卡顿感,因为连贯不上,节奏混乱,如果给我五分钟的时间,把动作分成几组,不断的练习和强化,会发现逐渐的这些动作被我逐渐连贯起来了。也许力量还不到位,但是把节奏打出来之后,整组动作就流畅,连呼气都顺畅了起来。
拆解复杂的动作,重复训练然后组合动作形成了节奏韵律之后,再去增加力道,就形成一个质的提升了。这勉强也能算诺依曼思维原型了吧?
运动达到体能极限时,可以分散注意力,让注意力忽略难受,骗骗大脑。
我的体力非常的差,打一组动作不超过1分钟就要休息,跟教练聊聊闲天分散注意力。分散注意力对我来说很有必要的。
因为下肢力量不够,常常运动不到几分钟就会觉得头晕,大脑供氧不足,甚至会有低血糖的反应。其实换作别人可能撑一撑就过去了。我呢,比较矫情。我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与教练聊天,一来分散我的注意力,二来趁机调节呼吸。所以我常常开玩笑说,教练给我上课半节课都是聊天聊过去的。
虽然我每一节课的训练效果都达不到教练的要求,但是我能够更细致的感受身体的反馈,这个对于我来说也挺好的,毕竟我既矫情又舍不得让自己受苦。总之我对我的训练进度和状况都是满意的,没有像别人那样提升的那么快,没有追求突破自己,但是我比以往更容易察觉到身体给我的反馈,不也挺好的吗。
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
跟教练聊天的间隙,我请教练教我怎样去绑绷带。其实绑绑绷带看起来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是把一条长长的,稍微有些弹性的带子绑在手上,以保护手部的关节和拳峰的位置,不让我的手受伤。
细想起来我实操过几次。我发现即使是绑绷带这样的小事,我也需要教练协助我完成。如果没有教练指点,我没有办法绑出一个舒适的结构,常常绑的不均匀,打起拳来不顺手。对于我这种超级小白,保护手腕是需要非常注意的,如果不能布局好绷带与手部关节的平衡性的话,我就绑了“寂寞”,起不到保护作用,带上全套后也不会觉得舒服。
今天在教练的指导下,我绑的比较完美,我挺开心的。因为相比之下,我绑的那只手,更贴合我手的需要,打起来更顺畅更舒服。教练帮我绑的右手,就明显没有我绑的适合。
左手是我的弱项,但左手今天出拳的力度结和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都比右手要好。教练虽然绑得专业,但我自己绑的体验感更好。
所以,我又得出一个结论,自己的身体只有自己才清楚,要了解自己,就要多向内观察,看清自己的真实状况,是了解自己促进成长的第一步。这一点,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是如此。
齐帆齐商学院书评课 第4篇(2599字)累计781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