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秋风吹进了长信宫,似带着寂寞徘徊,萧索的金井旁,散落着惨败的黄叶。不知这是搬进长信宫的第几个秋天,淡出繁华锦绣后,班婕妤的人生更加寂寞,所剩的只是一个“婕妤”头衔。长夜寂静时,卧听宫漏,独坐熏笼,而另一边却是灯火未央。
她知那是曾经深爱他的丈夫,在跟别的女人歌舞酒醉。
在历代嫔妃中,西汉成帝的婕妤班氏无疑是凤毛麟角。单看她的才华就足以令人倾倒,她留传下来的《自悼赋》,可谓赋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尤为难得的是班婕妤端庄自持,虽为女子,却将国事荣辱铭记于心。据传当年汉成帝想要与她同乘一辇出游,收到这样的邀请,若换了别的妃子,还不赶忙黏上去。唯独班婕妤却拒绝了这样莫大的荣兴,并且说道:“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成帝听后,只得暂时作罢。
皇太后闻得此事后,对班婕妤非常欣赏,对左右人说道:“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这亦是无上殊荣,樊姬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的夫人,贤良淑德,楚庄王即位之初,沉迷于打猎,不理国事。樊姬苦苦相劝无果,于是不再吃禽兽之肉,终于感动楚庄王,使他勤于国事,不多狩猎。后来又推荐贤人孙叔敖,致使国力大增,仅三年便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班婕妤成了后宫贤惠的典范,彼时,成帝正专宠于她。那段时间,她是最快乐的,而那些荣耀在她眼中,却不值一提。史载,班婕妤熟悉历史,常能引经据典,对成帝在执政上有很大的帮助。且擅长音律,这可以使成帝在丝竹管弦中放松身心。
“就让我在你身边做一辈子的良师益友吧!”班婕妤痴痴地想着,却在一个女人到来时,一切都被打碎。
原来是她一厢情愿,君王之爱永不会只忠于一人。她怎就忘了,当年初入宫廷,不正是许皇后年华渐老,风姿不在时嘛。不过是换了个绝色,重演了一次罢了。
那个女子正如她的名字飞燕一般,身轻如燕,可做掌上舞。她还把自己的妹妹合德一起带进了宫,成帝,完全沦陷在了温柔乡里。
不久后,许皇后因巫蛊之事被废,贬居昭台殿,赵飞燕被立为皇后,赵合德为昭仪,后宫彻底成了赵氏姊妹的天下。
成帝不知此事因果,班婕妤会不知赵氏姊妹在背后使的阴招吗?这事也牵连到了她,当时她毫不畏惧地说道:“人的贫富也是上天注定的,非人力所能改变。修正尚且未能得福,为邪还有什么希望?若是鬼神有知,岂肯听信没信念的祈祷?万一神明无知,诅咒有何益处!我非但不敢做,并且不屑做!”成帝觉得此话在理,又念在昔日之恩,便不予追究。可虽然成帝不再追究下去,但班婕妤明白,她的恩宠已去,君王不爱,又无子嗣,是难以继续在后宫立足了。许皇后已经遇害,恐怕自己也难逃恶果,于是她向成帝上奏,要去长信宫中侍奉太后。
成帝批准了,没有丝毫挽留之意,但再怎么不舍,她都得离开,班婕妤是聪明的,主动远离,往后就清净无忧了。从此,她走出了他的世界。
昔日情不见,可怜守陵人!
成帝专宠于赵氏姊妹近十年,连死都是死在赵合德床上,成帝死后不久,赵合德被迫自杀,赵飞燕因拥立新帝有功,被尊为皇太后,在汉哀帝死后贬为庶人。而班婕妤,她却主动请愿去为成帝守陵。
陵寝萧条,孤灯映壁,伴着冰冷的石碑度过了余生。偶尔忆起前尘往事时,不知她是否还会黯然泪下。
清朝纳兰容若的一阕词中有这样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里就用了汉代班婕妤的典故。因班婕妤在久居长信宫后写过一首《怨歌行》,亦称《团扇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做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全诗以扇子作为引子,炎炎夏日时携带在身,轻轻煽动,就有微风拂面而来。然而当秋风刮起,吹散炎热时,便将它丢弃一旁,就像被遗弃的自己。于是,后人便用秋扇见捐喻被弃的女子。容若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道出了古往今来所有的悲情,而这一切都不过是因人生不可能只如初见。
在某个夜晚,班婕妤空悬明月,回忆往昔时,或许也曾这么想过吧!
其实我是十分不情愿这么称呼她的,奈何她的名字已无从考证。婕妤并非她的本名,这是汉代妃嫔的称号,因其入宫被封为婕妤,后人就一直沿用这个称号。她的一生被禁锢在皇宫中,每次叫她婕妤,总感觉她就这么一直被禁锢着,灵魂始终没有得到解脱。
她才华卓越,倘若没有进宫,她就可以畅游山水,写诗作赋。那时,她的作品定是轻快明朗的,不会有《团扇歌》的愤恨,不会有《自悼赋》的凄切。而是会多一份少女的洒脱,对山水的赞美之情,沉醉于自然的恬静。
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晻莫而昧幽。
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于罪邮。
奉共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流。
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
愿归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
——《自悼赋》节选
在《自悼赋》中,班婕妤这样写道:“愿归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她的大好年华,被一重重宫门深锁,在里头拥有过的,好也罢!坏也罢!最后她只想远离这个是非之地,回归自然,获得自由。
何潇湘 20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