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十九日,明宪宗驾崩。九月六日,明孝宗即位,第二年改元弘治。
王守仁任性豪放,敢作敢为,大变之年,王华怕儿子又在天子脚下作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便遣王守仁回余姚老家,由祖父一路陪同。
弘治元年(1488年),王华被明孝宗任命为经筵官,负责修明宪宗实录。经筵官并没有固定的品级,从九品到一品都有可能。在明朝,一般是由勋臣、内阁大学士、翰林院与春坊之官及国子监祭酒充任,因此这对王华来说是极荣耀之事。
诸让起步早,一直升到正四品的吏部郎中,却从此不再有起色,这时他已经被外放到江西布政司任左参议,仍为正四品。而后起的王华却一路风光。
诸让于是写信给王华,请王守仁到江西去洪都(南昌)与女儿完婚。
17岁的王守仁与新娘子诸婉龄从来没有见过面,当然谈不上有什么深厚的感情,似乎没有新郎官的那股兴奋劲,而且人地生疏,他也做不了什么事,帮不了什么忙,王守仁有些百无聊赖。
因此,成婚之日,王守仁便一个人在南昌城中闲逛,不由自主地踏进了铁柱宫。这铁柱宫却有些来历,据《明一统志》载,在江西南昌城内铁柱宫前,有一深井,水黑色,深不可测,与江水相消长。井中有一根铁柱,相传是道教净明派祖师许逊所铸,以镇压孽龙。
王守仁走进观内,只见一道士趺坐一榻,于是上前请教闻养生之道,道士侃侃而谈,王守仁听得津津有味,两个人居然彻夜对坐而谈,一直到次日拂晓,王守仁才想起婚礼之事。
诸家人到处派人寻找,可谁会想到王守仁竟躲在一个道观里呢?洞房花烛之夜,王守仁竟让新娘子枯坐一夜,特异之人自有特异之事,常人是无法想象的。
王守仁与诸婉龄的婚事,说来有些蹊跷,按常理南方往女方迎亲,总该有个长辈带领王守仁前往迎娶,然后回余姚洞房花烛,王守仁却自己一个人去了,而且婚礼大典就在女方家举办,成婚以后,两夫妻也没有及时回余姚,而是一直到第二年的十二月,王守仁才携诸夫人启程回余姚,王守仁居然在岳父家呆了长达一年多的时间。
故后人怀疑,诸让原意应该是招王守仁入赘,我们也不知道王华和他是怎么商定的,反正王守仁人去了南昌并成了婚,但估计一直不肯答应做上门女婿,故虚与委蛇,大家一直耗着。洞房之夜,一人独坐道观,或许就是故意为之,或有逃婚之意。而王守仁最后能带夫人顺利回余姚,必有夫人相助之功,所以世人都说女生外向。
而王华居然同意这样的安排,或有来自继室赵夫人一方的压力,事情如何发展,只有靠王守仁自己的造化了。从这件事看来,王守仁确实很不简单。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王守仁除了读书,就是练字,他把时间都花在临摹怀素的《自叙帖》上。
《自叙帖》为怀素自述其生平大略之作,通篇为狂草,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王阳明选择此帖,或有于孤寂中抒发胸臆之意。
王守仁携眷行船过广信(上饶),闻大儒娄谅居此,遂上岸拜谒,娄谅向他教授宋儒格物之学,对王守仁说“圣人必可学而至”,18岁的王守仁深受鼓舞。
王华入仕前,曾在浙江东阳任塾师,所以王守仁途径东阳时,特意逗留寻访父亲当年旧迹,游览万松窝,并咏诗一首:
隐居何所有?云是万松窝。
一迳清影合,三冬翠色多。
喜无车马迹,射兔麂鹿过。
千古陶弘景,高风满浙阿。
十二月下旬,王守仁夫妇回到家乡余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