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174,5-4-15,滕文公章句上4-15》
今天是丙申年庚子月辛卯日,腊月初六,2017年1月4日星期三。
【"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一.
孟子继续责陈相说,你背弃你师父陈良之道,转而求学于许行的歪门邪道,说明你不懂得抉择之道。
一个人有没有"识圣之智"决定他的命运。这是每一个人为自己的命运作出的最重要的努力和门槛儿。阳光普照大地,但对于不知走出洞穴的人,阳光也没奈何。
孟子举《诗经·伐木篇》诗句:"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可见鸟虽为微物,也知道离开幽暗之所,而迁于高明之处。我没听说过还有从乔木下来飞到幽暗之中。你的师父陈良先生,诵法周孔,好比乔木的高明,许行呢,索隐行怪,溺于异端,如幽谷一样卑暗,你背弃陈良而转学于许行,就如同从乔木上下来走进幽谷一样了。《鲁颂》上说:"痛击戎狄,遏止荆舒",周公一方面树正学,另一方面斥邪说。这许行,正是周公痛击的对象,你却扔掉中国之教而信从他的学说,这真算不上好的改变啊!
陈相主动跑来要跟孟子论辩一番,可见他对自己的勇气、口才都有相当的自信。换言之,我们看到,人的才能是"共法",善类恶类、正类邪类,运用的手段和工具是一样的。所以,才能并不是评判一个人正邪优劣的有效标准。才能之上,有一个抉择的智慧,这才是分水岭。吕布的武功远高过关羽,为什么吕布成为下三滥的三姓家奴,而关羽成为人神共奉的神?相比于抉择的明智而言,人的勇力、口舌之类的才干,属于低级技能。抉择定方向,方向定正邪清浊高下。可见,面对抉择,岂能糊涂,又岂敢不慎?有人说有什么不敢的,大不了错了重来嘛。这样思考问题和这样说话一样,本身就有问题:我们需要一再强调,生命是单向的、不可逆的。至少,考虑清楚这一点,再想想到底有所谓还是没所谓吧。这个陈相就很敢改变,敢就对了吗?改变本身就是目的吗?
二.改变,这是我们应有的姿态,亦是人之为人的价值所在。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进一步思考到这样一个层次,即,变是必然,变成什么才是水平。"良禽择木而栖","弃暗投明",说的都是往哪儿变的道理。
第一,你从一个游泳池换到另一个游泳池,这是空间位置变了,但你还是没有学会游泳,这就等于没有变化。瞎折腾。
同理,你从一个单位跳到另一个单位,环境变了,你还是你,则你只是在做平面空间的移动,你期待以此作为一种改变,开始"新的生活"。然并卵。
再同理,你认为。时间必然会改变你。过了今年过明年,时间是在变,但要搞清楚,这是时间在变,你在变老,而你本身并没有变。你只是在时间里重复而已。好像一张纸,放在复印机上,出来的每一张都是不同的纸张,但内容都一样。
所以,环境变了,时间变了,你变没变呢?可见,对于一个人而言,改变,不是改变环境,不是改变时间,而是改变自己。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样的改变,才有意义。
你从一个咖啡馆坐到一个高级会馆,改变的是地点,你没变。旅行,对于缺少准备的人来说,纯粹是打发时间的走马观花,再惊奇的景物与人文景观,换来的是视觉意识的短暂兴奋,这跟换一种刺激引发的兴奋,没有本质区别。包括你的变老,你变老了是不是就是一种改变呢?你坐着不动,时间照样在流逝。人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中,常常是不同步而不是同步的。所以,是时间让你变老了,变老本身不代表是你作出的改变。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定义"什么是人的改变?"这个问题,否则,再举一千一万个例子也不能说明问题。
什么是人的改变呢?人之为人的特殊之处在于人有意识。否则,人和鸡鸭猪狗就没有区别了。在这个大前提下,再往后就很清楚了,物质的改变不是"人的改变",人的身体由一个卵子到进入坟墓,是身体作为物质的变化,显然,这不能作为"人的改变"的中心议题。
物质,不是人的改变的标准。如果单论物质,岂不是连孔子都太差劲儿了吗?没房没车没啥产业,叔孙武孙之流毁孔子,其逻辑就是看你的物质成就和现实事功不如子贡嘛。
为了避免过深地展开这篇笔记,仅以康德的三个问作为结束:
我能知道什么?
我应当做什么?
我可以希望什么?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