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授元年(公元690年)
1、
十一月一日,冬至,太后驾临万象神宫,赦天下。开始改用周朝历法,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历的正月为一月。以周朝姬姓皇室、汉朝刘氏皇室的后裔称为二王之后,舜、禹、成汤的后代为三恪,后周、隋朝的后嗣则如同列国。
华杉曰:
胡三省注解说:“古者建国,有宾有恪”,中国的传统礼制,新朝开国之后,将前代帝王的子孙赐以封号,不作为臣属,而是客人。二王的后代,是宾,待之以客礼;格,是“敬”的意思,待之加敬,也是客人。唐朝本来是后周、隋朝为二王,现在改为“列国”,那是诸侯,不是客人,降级了。
改历法,又给前代帝王改封号,这都是开国君主做的事,是武则天篡唐的政治操作。这一步步,就像温水里煮青蛙,一步步把唐朝煮食了。
2、
凤阁侍郎、河东人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个新字呈献,十一月十八日,推行。太后自己改名为“曌”,把诏书改称为“制”。宗秦客,是太后堂姐的儿子。
3、
十一月十六日,司刑少卿周兴上奏,建议撤销唐朝李姓宗室皇族身份。
4、
十二月二十三日,任命和尚怀义为右卫大将军,赐爵鄂国公。
5、
春,一月十日,任命武承嗣为文昌左相,岑长倩为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凤阁侍郎武攸宁为纳言,邢文伟为守内史,左肃政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王本立罢免,改任地官尚书。武攸宁,是武士彟哥哥的孙子。
当时武承嗣、武三思用事,宰相们都自居于他们之下。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韦方质生病,武承嗣、武三思前往探问,韦方质靠在床上,不肯答礼。有人谏劝他,韦方质曰:“死生有命,大丈夫岂能曲事近戚以求苟免呢!”不久,被周兴等人构陷,一月十六日,流放儋州,抄没家产。
华杉曰:
韦方质之后在流放途中被杀,十五年后平反。他当然是冤枉,但是,这冤枉是他自己找来的。知道这些人得罪不起,而且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毕竟是来探望你,你非要打他脸,显自己威风。这又不是什么国家安危原则性的事,有本事你去反对武则天啊!所谓死生有命,大丈夫之类的话,那大丈夫该不该保护自己的家人?韦方质的作为,就是自己逞一时之快,也是对自己家人不负责任,是一种任性的自私而已。既然在名利场,就要遵守规则,无论是明规则还是潜规则,不能选择性无视,要无视,你就隐居不要参与。
6、
二月十四日,太后策问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就是从这时候开始。
7、
二月二十日,地官尚书王本立薨逝。
8、
三月十日,特进、同凤阁鸾台三品苏良嗣薨逝。
9、
夏,四月十一日,春官尚书、同平章事范履冰被控曾经举荐犯叛逆罪的人做官,下狱死。
10、
醴泉人侯思止,开始时以卖饼为业,后来做游击将军高元礼的奴仆,一向诡谲无赖。恒州刺史裴贞杖打一个判司,判司指使侯思止告裴贞与舒王李元名谋反,秋,七月七日,李元名被废黜,流放和州;七月八日,又杀了他的儿子、豫章王李亶;裴贞也被灭族。太后擢升侯思止为游击将军。当时告密者往往得五品官,侯思止请求做御史,太后说:“你不识字,怎么做得了御史!”回答说:“獬豸(xie zhi, 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遇到人争斗时,能用角去顶没有理的人)何尝识字?但是能去撞邪恶的人。”太后喜悦,即刻任命他为朝散大夫、侍御史。过了几天,太后以先前所籍没的住宅赏赐给他,侯思止不接受,说:“臣厌恶反逆之人,不愿住进他们的房子。”太后更加欣赏他。
衡水人王弘义,一向无赖,曾经向邻居要瓜,邻居不给,于是去报告县官,说瓜田中有白兔。县官使人搜捕,把瓜田全部蹂践踩毁。又在赵州、贝州游荡,见闾里耆老做斋饭布施给和尚,于是告发说他们聚集谋反,杀了二百余人,擢授为游击将军,不久升任殿中侍御史。有人告发说胜州都督王安仁谋反,太后敕令王弘义负责调查。王安仁不服,王弘义就在枷上把他的头砍下来;又抓捕他的儿子,正好王安仁的儿子赶来,即刻砍下他的人头,装在盒子里带回。途中经过汾州,司马毛公和他对坐吃饭,过了一会儿,呵叱毛公走下台阶,斩首,用枪挑着他的首级进入洛阳城,看见的人无不震栗。当时设置制狱于丽景门内,进了这个监狱的,只有死了才能出来,王弘义戏呼为“例竟门”(竟,就是完毕的意思)。朝士人人自危,路上相见都不敢说话,最多双目对视一下。有的官员在入朝的路上,就被秘密逮捕,所以车欧辰们每次入朝时,都要与家人诀别,说:“不知道是否还能相见?”
当时法官竞相比赛谁更残酷,唯独司刑丞徐有功、杜景俭还保持公平宽恕,被告发的人都说:“遇到来俊臣、侯思止必死,遇到徐有功、杜景俭必生。”
徐有功,是徐文远的孙子,名叫徐弘敏,以字行世。起初任蒲州司法,以宽为治,不拷打罪犯,下级官吏们相约,如果有犯罪惹到被徐司法杖打的,大家一起唾弃他。直到徐有功任职期满,也没有杖打过一个人,而职务也办得很好。一路升迁到司刑丞,被酷吏所诬告构陷的人,徐有功都为他们伸冤,前后救活数十上百家人。曾经当廷谏争狱事,太后厉色诘问他,左右为之战栗,而徐有功神色不挠,更加急切的据理力争。太后虽然好杀,但知道徐有功正直,非常敬惮他。
杜景俭,是武邑人。
司刑丞、荥阳人李日知也崇尚公平宽恕。少卿胡元礼要杀一个囚犯,李日知认为不能杀,往复数日,胡元礼怒道:“只要我还在刑曹,此囚终无生理!”李日知曰:“只要我还在刑曹,此囚终无死法!”竟将两人的判决书一起奏报太后,最终李日知的判决得到批准。
华杉曰:
徐有功怎么做到的?连太后都敬惮他?因为他正直吗?正直的人都快被杀光了。是因为他透明。他当然是正直的,但是他对太后的绝对忠诚也无可怀疑,不会有“匡复李氏”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他一直保持透明,绝对透明。这就是孟子说的“集义而生”的“浩然之气”,是多少年攒下来的信任,不是得到某个人的信任,而是所有人的信任。所有人都知道可以信任他,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信任他。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什么是浩然之气呢?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至大,是无可限量;至刚,是不可屈挠。浩然之气,是天地之正气,人本来就是靠它生存的,每个人都有的,甚至说,都一样多,只要你随时反躬自问,则得其所养;然后你由没有做什么坏事来伤害它,那这浩然之气,就本体不亏,而充塞无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浩然之气,必须和道义相配,行事合乎道义,则一身正气得道义之助,行事勇决,无所疑惧。如果没有浩然之气,虽然一时的所作所为,未必不出于道义,但正气不足,难免有所疑惧,就不足以有所作为了。
慊,快意,满意。行有不慊于心,做了一件内心有愧的事。
孟子说,浩然之气,是由正义的经常的,持续的积累所产生的,是不能间断的。
非义袭而取之也——不是偶然遇上一件大仁大义的事,奋发励志,像搞突然袭击一样,搞一场就能得到浩然之气的。不管你曾经多么大仁大义,一旦做了一件内心有愧的不义之事,这浩然之气,一下子就泄掉了,真气没了,气馁了。
所以,徐有功的浩然之气,是一辈子日日不断的从每一件大事小事上积累得来的,他自己知道,太后也知道,他也知道太后知道,太后也知道他知道太后知道;别的人也知道,他也知道别的人知道,别的人也知道太后知道,他也知道别的人知道太后知道。所以他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浩然之气,就是一种超级免疫力,让徐有功不被病毒侵蚀,在这恐怖的年代,他拥有安全的自由,还能拯救被冤屈的好人,救一个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