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2天病在家里休息,躺着看完了《钱包君,是时候该醒醒了啊》,这是我除了《小狗钱钱》外,今年看的第二本理财书。
首先要植入一个理财秘诀就是:先将你存完以后剩下的钱花掉;而不是将你花完以后剩下的钱存上。
这是2种概念:前者,先把每月的收入、支出计算清楚,到发工资的时候,把所需要支出金额的1.5倍留出来,其中的0.5倍金额作为突发事件的备用金,其余的马上存起来;后者,是每月随性的消费,不设防不记账,到月底时,能剩下的钱才想起要存起来。
选择前者,才能进入理财的大门,才能说一句:“理财,我们是认真的!”
Part1 理财,要从娃娃捉起
现在普遍的家庭构成都是:4位老人+爸妈+1或2个小孩,形成了孩子的金贵,节假日在商城随便逛一圈,都能遇上小孩在零食区、玩具区哭闹着要大人买这买那,旁边经过的顾客、销售员还会很“和气”的劝父母,“孩子那么想要,就买一个呗”,最后父母经不住折腾就买了。
但这就容易给孩子留下一个印象:只要自己哭闹,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都是父母长辈纵容的,而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思想行为。
但随着理财意识的普遍化,也有很多父母开始从小培养孩子的正确理财观念。
《钱包君》一书中写道,作者在10岁时就已经有了第一个银行存折。小时候能支配的钱很少,但爸妈会在月初时,把整月30元的零花钱全数给了作者,并解释说:“这钱归作者随意支配,既可以一次性花完,又可以细水长流,让自己每天都有钱花。如果月底还有剩余,还能带着去银行存起来,等存到一、两百元的时候,就可以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
首先,理财意识,要从小培养;其次,要让孩子有自主权、判断力。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让孩子亲身体验“钱”的来之不易,零花钱要经过日积月累才能成为大钱;或者,把一些轻松的家务以有偿的方式交给孩子处理,让孩子知道有付出才能有收获。
以此教导孩子在花钱时要三思,要不要为这件事花掉自己辛苦积累的钱。该花的就大方去花,不该花的,即使只有一分钱,也会感到浪费。
Part2会理财,生活赚钱两不误
《钱包君》中继续举了一个理财和不理财的区别例子:你有5万元,我也有5万元,你花5000元买了个苹果手机,还剩45000元。我用信用卡刷了个苹果手机,分了12期,每个月还行用卡450元。5万元我拿来做基础理财,一年利息6000元,每个月利息返500元,除去信用卡还款,还能收50元的利息!一年到期后,5万元本金又回到银行卡上,白得了一部手机。(虽然现在的利息已经没有该书本出版时那么高,但信用卡银行基本都跟大型的品牌有合作活动,例如京东就有3期免息等等,还是可以专研巧用)
很多人有一个误解,觉得理财规划是有钱人的专属权利,我们这些职场新人,或者刚毕业三五年的人,手上没有这个5万或更多的存款,要怎样理财呢?
薪资待遇可能一时半会改变不了,但很多事情其实是可以通过我们自己主动去改变的,正如上例有理财跟不理财的区别。没必要说我现在还是一个“月光”的状态,要理财,就一定需要降低生活水平质量。
书中提到一个来自偏僻农村的女孩凭自己能力在大城市生活,但有一件很苦恼的事,因为家里条件不好,而且还有个弟弟需要她和父母在几年后一起资助盖房成家,但她自己本身又想享受一线城市的多彩生活,所以很烦恼。
这时候,如果是你,你会选择自己在大城市节衣缩食,把钱省着给弟弟;还是自私一点,自己先享受了多彩生活?
其实这个问题有第三种解决方案:因为这个盖房是几年后的事,所以女孩可以照样的把每月的生活成本留出来,然后把剩下的钱存放到其他理财产品上,而取代过往的放银行定存,因为现在银行一年期的定存利率才1.5%,而随便一个余额宝都还有3%左右。
换一种理财存钱方式,就能按原计划在年底时给父母一笔钱,又能让同样的钱生出更多的利息,增加自己平日里的生活预算,而这部分费用的增加,则能满足女孩当初的“享受一线城市的多彩生活”的愿景,支撑她去接触和尝试新鲜事物。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我们所忽视的“小钱”,但这小钱加上了时间的积累,就不再是微不足道。
理财的路很长,要熬过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熬过了,就能感受它带来的滚雪球效应;熬不过,那它还依旧只是微不足道的“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