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第二章《反叛和回应》。许多十几岁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雷达,可以探测出什么事情会激怒他们的父母,和父母对着干。父母要怎样做才能保持理智并且得到孩子的尊重呢?对无法避免的事情,我们要坦然面对。接纳孩子,因为叛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是长期家庭教育埋的伏笔。
青春期是一个骚动而混乱、充满压力和风暴的时期。青春期的孩子注定要反抗权威,反抗习俗,这是为了学习和成长而必须要经受的。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青春期是一段困难的时光,看着一个令人愉快的孩子变成了一个难以控制的青春期孩子,这并不容易。尤其难以容忍的是孩子会出现或反复出现一些令人烦恼的行为。生活的每一天都成了一系列的烦恼。但是作为家长,我们要知道,他们的行为与其成长阶段是相适应的。青春期的目的是为了释放个性,孩子的个性正在经历必须的变化,从儿童期的有组织,经过青春期的无组织到成年期的再组织。青春期是一段可治愈的狂乱期,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必须在这个时期再造自己的个性,他必须把自己从童年期与父母形成的关系中解脱出来,建立起与同龄人的新的认同,找到自己的身份。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满脑子都是各种各样无法回答的问题,他们对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不可抗拒充满困惑。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智慧才能认识到个人与宇宙是类似的,让一个人痛苦的事情也在痛苦着全人类。
作为青春期的孩子,在对生命的追问 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寻找自己的身份。他害怕自己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成为别人的复制品,成为跟父母一样的人。他变得不听话,变得反叛,这么做并不是主要为了向父母挑战,而是为了体验自己的身份和自主。即使他们自己不承认,但十几岁的孩子是需要父母的帮助的,我们的帮助必须要巧妙而老练。
如何帮助青春期的孩子呢?
接受孩子的躁动和不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需要是紧急而恳切的。但是就像饥饿和疼痛一样,体验容易,说出来难,父母可以通过容忍孩子的不安,尊重孩子的孤独,接受孩子的不满,来帮助孩子最好的帮助就是不要刺探孩子。
不要表现的很理解。十几岁的孩子不希望别人马上理解他们,当他们因各种矛盾而烦恼时,他们的感觉这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情感似乎是新的,个人的,私密的,别人不会有同样的感受。如果有人告诉他:“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在你这个年龄,我也有同样的感受。”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无论我们多么明智,在自己十几岁孩子的眼中,我们对的时候都不多。
分清楚接受和赞同。面对十几岁的孩子,我们的回应一定要分清楚,是容忍还是认可是接受还是赞成,我们可以容忍很多,但认可的很少。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争吵,就像与激流搏斗一样,只能招致失败。当遇到横流时,游泳高手会停止搏斗,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无法通过搏斗游上岸,他们会随着水流漂浮,直到找到一个稳定的立脚点,同样十几岁孩子的父母们必须要顺其自然,时刻留意与孩子进行安全接触的机会。
不要挑刺。当父母意识到自己的不完美之时,他们会经常因此想让孩子在这些方面我完美起来,一些父母甚至会以此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他们相信,为了孩子好,应该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的缺点。这种真诚的行为最终会扼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让孩子注意自己的缺点,就像用刺眼的聚光灯照看孩子一样,他的缺点会让我们看的更清楚,但他自己却看不到,他的眼睛会马上闭上。总是说孩子的性格缺点也是无益的,如果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被迫公开承认这些缺点,他就再也不想在私下里改正了。这个目的最好悄悄的实现,而不要大声喧哗。
不要接孩子的疮疤。父母最好不要取笑自己的孩子,即使是开玩笑也不行,来自父母的侮辱对孩子的伤害最深,持续的时间最长,甚至可能是永久性的。十几岁的孩子讨厌别人提起他们幼儿时期的事情,他们想在自己与儿童之间拉开距离,希望自己能被当做成年人看待,父母应该支持这种愿望。
不要怂恿孩子的依赖性。在青春期,依赖性会造成敌意,那些助长孩子依赖性的父母不可避免的会招致孩子的怨恨。十几岁的孩子渴望独立,我们越是让他们觉得自立,他们对我们的敌意就越少。聪明的父母会让自己对十几岁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可有可无。
不要急于纠正。十几岁的孩子,对于别人的纠正经常会固执己见,他们会变得听不进去别人的话,不可理喻。决心不受其他人的影响或被迫做任何事情。父母的苦口婆心并不能教会孩子尊重事实真相本身,就可能成为损害家人之间关系的致命武器,不带同情的真相会摧毁家人之间的爱,如果态度是敌意的,事实就不会让人信服。
不要侵犯孩子的隐私。十几岁的孩子需要隐私,这能让他们拥有自己的生活,维护孩子的隐私。我们就是在表明自己对孩子的尊重,是在帮助他们脱离我们,帮助他们成长。尊重隐私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父母发现很难跟孩子保持距离,他们要的是亲密,并给孩子成为朋友。为了相互尊重,父母和十几岁的孩子之间必须得保留一定的距离。尊重包含着一种意识,要意识到我们十几岁的孩子是一个独特、唯一的个体,是一个脱离我们的人。总之,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不属于对方,每个人都只属于自己。
避免陈词滥调的说教,不要长篇大论。要帮助孩子,我们需要学会共情——这是一种能真诚的对待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做出回应,而又不被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所感染的能力。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处理他们的愤怒,恐惧和困惑,但我们自己不能变得愤怒,恐惧和困惑。孩子不需要长篇大论,他希望家长说话简短一点。
不要当面给孩子贴标签,不要用激将法,不要传达矛盾的信息。对孩子的要求,父母的表态应该有只有一个信息:要么明确的禁止,要么是亲切的允许,要么是一个开放的选择。
不要预言孩子的未来。从真正的意义上来说,我们无法让孩子为未来做好准备,而只能帮助他们处理当前的事情。有了父母的爱和尊重做保障,每个十几岁的孩子都必须独自冒险,踏上自己的人生旅程,关切的父母最好是充满自信的站在一旁等候。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