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的知识是围绕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而组织的,包括有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学习、教学和评价反思过程交织在一起,涉及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5种要素。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教育心理学有3个基本任务:1、描述和测量,旨在解决“是什么”的问题;2、理解和说明,旨在解决“为什么”的问题;3、预测和控制,旨在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对于教育是科学还是艺术的问题,教育心理学做出了很好的回答。教学心理学对教学实践的两方面作用是:从科学的一面看,教师需要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从艺术的一面看,教师需要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不断进行实践,并能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教育心理学提供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研究,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教学行为,我们要想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自己的成长,就要努力学习有关学生心理、学习动机、教学评估以及课堂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心理学提供研究视角和方法,帮助教师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不仅仅要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与技能,更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学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宜的,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当时的环境,情境和学生的反应做出相应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持续地学习、实践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 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在论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最近发展区,即“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差距就是只有在他人的协助和支持下才能完成的任务。而教学一方面使最近发展区变为现实,另一方面也在创造着新的最近发展区。依托这一理论,发展出了非常重要的支架式教学。教学支架实际上就是教学者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而这种指导和支持是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例如我们上课时会用到的微视频帮助、Python半成品文件等等,都是作为学生支架用的。而我们在课上所采用的和学生充分互动的交互式教学,也是最近发展区在相互作用情境下学习机制的诠释。同时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例如我们的信息课要求学生组建项目小组,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探究,共同来解决问题,为团队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三、 知识的学习与迁移
从认识论来看,知识是人对事务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人在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来自客体的各种信息,用一定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形成对事物的理解,从而形成知识。知识不同于数据和信息,但与数据和信息相联系。它是可共享的,可表征的。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之间充分的、双向的作用实现的。在获得新知识时,学习者需要充分调动有关的知识经验,分析、组织当前的新信息,生成对信息的理解、解释。同时,学习者要反省新知识和旧知识的一致性,通过鉴别评判它们的合理性,而这种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迁移。迁移可以说在教学中无处不在,它尤其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密切相关。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看,我们要注意项目情境和项目内容的设置,可以将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纳入项目中。在子项目的安排上,要注意简单的知识技能与复杂的知识技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我们更要想办法促使学生把已学过的内容迁移到新的学习内容中去,渐渐引导学生从完成一个项目解决一个问题迈向解决一类问题。
以上就是我阅读《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一些简单认识,个人觉得读得比较仓促,书中一些经典案例和理论还应仔细研究与品味,今后我也会和大家继续共读《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