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相信诸君即使没有读过,也会在不少书单推荐中看到此书的身影。这本书中所强调的核心思想,旨在于用积极和最优先原则为处理方向,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强处理问题的自信心(附带一提,我还推荐史蒂芬柯维的另一本书《领导者准则》)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走向高效能的人生模式之前,首先应该明确低效能人生的特点,并加以注意改正,才是我们应该尽早处理的首要大事。
万事随缘
关于随缘这件事,我个人认为尺度的把握很重要,确实努力了而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不能得偿所愿,那么放过一次执着也许就是放过一次痛苦不堪的回忆。但是我也发现,有些人始终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个“缘”字:明明能够争取的爱情,摸不到就不会往前走一步试试;明明可以站上能够证明自己实力的舞台,哪怕表演的不够完美也是一次释放,却因为不自信而退却。类似的情况在我的交际圈里经常会有出现。
一句“缘分未到”安慰自己的懦弱和胆怯,再一句“该是我的跑不掉”抹杀了创造更好结果的可能。
依赖明天
我不知道诸君是如何理解拖延症的,在这里我也不会以说教的态度去剖析拖延症对于导致低效能工作的现实意义究竟有多么重要。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曾经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时间久远,非原文):如果你真的不想写作业,你干嘛还要早上起来抄别人的作业?如果你真的觉得写作业毫无意义,那么你就不会在意不交作业引发的后果。
“今日事今日毕”这个道理,如果我在这里过多的进行解释,那么本篇文章就从一个侧面诠释了题目的意义:就会成为了一篇彻头彻尾的“低效力文章”。
容易接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当我们打开网页,搜索关于高效工作的文章时,短短几秒就会在诸君的面前呈现出数以百计的文章来告诉你究竟怎样做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这其中有一些废话式的建议,也有一些根据调研所得来的数据来证实文中的观点如何翔实可鉴。不过如果诸君可以在此停顿一下,回忆之前搜索网页的行为,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情况:我们更容易相信他人的建议会帮助我们对于不满现状的改观。
而事实上,这种帮助往往无法作为决定性要素去影响我们试图去改变的状况。这就好比现在很流行一句话,叫做:我听了那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大道理太多了,我们无法鉴别出哪一条道理是应该贯彻执行,哪一条道理只是看看就好,反而在这不断的甄别纠错中,却失去了寻找这些道理所应付出的动力需求:有些人花了整晚整晚的时间去找关于“应该怎样跟好友道歉”的文章时,却舍不得给那个好友打一个电话,说上一句对不起。
你是不是觉得太简单了?是的,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之所以有些问题让人感到异常复杂,是因为外部环境不断的在暗示你“你需要帮助,更多的帮助,更为有效的帮助,否则你就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而忽略了你主观意志能够推动事物朝着理想前进的可能。但往往最终决定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是你自身的醒悟和对未来要求的迫切实现。
老实说,我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建议诸君成为一个高效能人士,但是我可以建议你们如何摆脱低效能的生活习惯的困扰:尊重你的主观意志,并且贯彻下去。
难吗?当然难了,可是如果你不这样做的话,你就会陷入痛苦和懊悔的轮回中无法自拔。所以在难和痛苦中,你只有选择这件难事,你才会摆脱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