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的十字架:死刑的意义
“所谓的罪与罚,究竟本质为何?是让犯人听到自己的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脱?还是让他重返到自由的社会,但用尽一生赎罪?”
道正和小夜子夫妻在凶手被宣判死刑后,感到人生失去了目标,即使凶手伏法,女儿也无法再复活的痛苦,终使道正与小夜子分手。某日,道正接到刑警的致电,得知令人震惊的消息——小夜子被杀了。虽然凶手町村自杀了,但道正却在小夜子的遗物中有所发现,她的死因似乎并不单纯。而参加葬礼的井口纱织总和杀害小夜子的凶手的女婿的仁科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真相是:小夜子发现井口纱织和仁科史也在读高中时杀害了他们的宝宝,小夜子劝仁科史也自首过程中被町村知道整个事实的真相,町村不想失去学历好家世好工作好的女婿便杀了小夜子。
当揭开光鲜亮丽背后的遮丑布时,剩下的只有久久不能平静的内心。
杀了人,究竟判不判死刑?就算判了死刑,如果凶手只认为是一种惩罚,至死都不思悔改,那么死刑还有什么意义?如果像仁科史也那样活在世上,在愧疚和自我救赎中过完这一生,那么这虚无的十字架到底背不背?
答案似乎很无解,就算被判死刑依旧是人死不能复生,但是书中却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即使法院做出死刑判决,对遗族来说,并不是获得胜利。遗族没有得到任何东西,只是结束了必要的步骤,完成理所应当的手续而已。即使死刑执行后也一样,心爱家人被夺走的事实无法改变,内心的伤痛也无法愈合。或许有人说,既然这样,不判死刑也没关系。不,有关系。如果凶手继续活着,“为什么他还活着?”“为什么他有活下去的权利?”这个问题会一直侵蚀遗族的心。有人说,可以用终生监禁代替死刑,但这些完全没有理解遗族的感情。即使判处终身监禁,凶手还活着,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每天吃饭,和别人聊天,也许还有兴趣爱好。光是想这些事情,对遗族来说,就痛苦得想死。俗话说,“杀人偿命”,但遗族来说,凶手的死根本不是什么“偿命”,只是走出伤痛这条漫漫长路的某一站而已。而且,即使经过那一站,也无法看到未来的路,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克服什么,走向哪里,才能得到幸福。但如果连这种为数不多的歇脚站也被夺走,到底该怎么办才好?
所以死刑的意义不在于凶手得到救赎,使其悔改,而是让遗族得到内心的救赎,能够继续活下去。
书中没有揭示的另一个死刑的意义是:死刑是一种法律。我一向偏执的认为:法律就是法律,法不容情。如果因为人情钻了法律的空子,那么对于那些受到法律制裁的犯人来说,这算什么?那么法律存在的意义何在?那么立法的意义何在?所以,一定要坚定不移的遵从法律,在多人情不过是理由,那么犯人都有理由为自己开脱,长此以来岂不是杀人无罪?再者,法律应当具有一定的威慑力的。就像书中仁科史也和井口纱织杀了他们刚刚出生的婴儿也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那么对于流产是不是也应该被处死刑?那么这就是法律,法律虽为人定却是不可更改。它的存在时刻惊醒着在世的人:杀人就会判处死刑,就算自己不在乎一死,死了自己的亲人成为遗族便会经历所有遗族的伤痛并且还会受到所有人的唾弃和身上背负的罪恶感。
对于今年发生在徐玉玉上事情让所有人唏嘘不已,那么这个锅谁来背?是怨这个骗子运气不好?还是怨徐玉玉本人抗压能力不行,斯人已逝,这样的想法未免太微妙?还是由电信或者银行来背?电信和银行表示很无辜呐!这就是法律的不健全之处,对于杀人未能偿命。现在的骗子依旧猖獗,一直都是钻了法律的空子,法律没有完全发挥它的震慑力。与之截然相反的是林森被处死刑。整个案情简单概括为:林森一言不合便杀了黄洋。林森是有着大好的前程,处在最好的年纪,家里只有年老病衰,风烛残年的老父老母,那又怎样呢?杀人就该偿命,这是法律。这种意义不在于案情本身,这是对于所有大学生的警醒,法不容情。
虚无的十字架虽虚无,但它依旧是十字架,是古代处以死刑的刑具,加之于十字架的虚无只是针对于不思悔改的犯人,对于遗族,对于所有在世之人是具有深切意义的。
最后说一句废话:斯人已逝,生者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