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很多人都觉得,古筝演奏必须先达到一定的高度,然后才追求“韵”的味道。其实,如果一开始就不注意韵味,即使练到很熟练的程度,也很容易练成一个古筝“演奏机”,就是我们说过的“乐器匠”。
反而有些学员,从一开始就注意对古筝韵味的理解和把握,学琴不到一年,技术上虽然还不能演奏大曲子,但是三四级的曲目已经弹的有板有眼。也只有这样学习日后才能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
韵味这东西说起来有些虚无缥缈,似乎难理解,难是因为它是个抽象概念,不像其他事物可以具体描述。其实如果明白了也很简单,因为美感就在你心中,演奏时学会理解和共情,把乐曲当做表达情感的一种语言工具,而不是永远只停留在模仿阶段,就好比一个三岁小孩背古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是三岁孩童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表达出李白的豪情,只因他无法理解与共情。
古筝学习也是这样,初期模仿只是为了让我们学会和掌握演奏技巧这个工具,但是要表达的内容却不是模仿来的,“美”在我们心中。我们要用音乐语言表达的是我们内心的美,是乐曲给我们带来的触动,是生活给我们的感悟。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问,平时学习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去提高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以及演奏感染力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多听
带着享受、发现的眼光去听音乐。只有听得多了才能提高我们对音乐的“阅读”能力,从而读懂乐曲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这种理解会引起我们内心的共鸣,此时再演奏,自然而然“韵”由心生。
其次,每次演奏即使是在练习,也要带着情感去拨动琴弦,并用心体会不同场合和心境下所演奏出来的音色区别
久而久之就会达到琴心合一,演奏时给听者的感觉就丰富很多,心中所想,琴声曼曼!每一段青春都会苍老,只是希望记忆里的你一直都好。我们就是这样苍老的,从时光的一端辗转到时光的另一端。不用说再见,不需要再见。
第三,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乐评和别人对乐曲的理解,这么说并不是说乐评和别人的理解都是错的
因为每个人生活环境不一样,心性不一样,所以对于同一首曲子的理解也一定不一样,千万不要人云亦云二放弃思考和独立感受的能力。
第四,练习
这个无需诉述相信大家都明白,音乐既然是一个表达工具,你只有用的得心应手才能最准确的表达自己。
最后,阅读
这是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不会对你的琴艺马上有所改善,但是读书养性,陶冶情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大量的阅读不仅能增长知识面,同时阅读也是对思维和理解能力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