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年前开始,我慢慢发现一个浅显的心理规律:同样是一天,早上和晚上的情绪是不同的。同样是自己,昨天和明天也是不同的。我们每天都在被时间和所接触的事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获取更多的信息,避开波动的情绪,也许能对一个人在决策和判断上有另一个维度的视角。结论也会随着行径中而发生微妙的变化。
心理学当中会把人的情绪起伏称之为U型曲线,俗话叫过山车。只要生命还在继续,路程还在行走,那么这种曲线就会循环往复,可大可小,且伴随一生。 无奈的是,除非到了高僧的境界,不然只能携带着它,一起赶路。
把自己抽离出问题的漩涡里,跳出圈子再看事物本身,或许又能获得一番新视角,而有时候往往新视角就可能是一个锋利的切入点。或许吧,谁知道呢。绝大多数的事物,初期不要等到完美再上。时间不允许,精力不允许,库存不允许。
主动接触市场一线环境,获得最真实和直接即时反馈,应该是非常重要的进行动力。其实相比之下,之前缺乏的东西太多了。一语道破。
有时候某些问题的存在不意味着要立即解决,可能会一直存在,也可能会逐渐消退。时间是一股力量,而另一股力量,在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映射到内心的情绪。剔想而行。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会轻易地被存量给绑架,放不下一点安全感。资产和流动性的概念很早接触,可要应用于实际,难度是挑战长期以往的自我惯性。
大概半年前看过电影《爆裂鼓手》,记得当时对情节中苛刻变态的教学方式十分反感,和自己的价值观严重不符。但它仍然获得奥斯卡奖。 只是现在渐渐明白,在某些特定金子塔领域,比如音乐体育之类的,要想登顶,苛刻练习是家常便饭,只是外人不知,外人无法想象而已。
在时间面前,我们都是渺小的,要么内心十分强悍,要么,练到少欲寡求。昨天翻看自己几年前笔记本里手写的内容和思路,一路以来,看似有丁点进步,但仍旧跳不出那个最大的处境惯性。在时间面前,终于发现败下阵来。如同流沙细逝,都在分秒之间,而吾却不知。
写了不多,其实都是无序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