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成长时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
读者:“Amy曹”分享了她的体会:“找一个自己能坚持下去的方式,比单纯按照标准化的时间和方式做更重要。以前一直以为多花时间才能学好、才能达到效果,其实那是因为自己急于求成,想要快速见笑,这样反而不容易坚持。现在降低了难度和标准,自己的行动力反而能持续增强,虽然到达目标所需的时间可能会变长,但是我相信这样的坚持最终可以产生复利效应。”
主动降低学习的强度和难度,使自己处在最佳承受范围,既保留了学习的成就感,也保证了学习的挑战性。
最佳的学习区域在拉伸区内、舒适区边缘,在这个区域,我们既有成就又有挑战,进步最快。
距离太远的,我们都把握不住
距离我们太远的事物,我们通常无法把握,无论它们是令人痛苦的还是令人享受的。
做选择时一件极为耗能的事情,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清醒和定力,绝大多数人最终都会被强大的天性支配,去选择娱乐消遣。在有约束的环境下我们反而效率更高,生活更充实。
理想的状态是持续获取与自己当前能力相匹配的财富或自由。这一点,做父母的应该有所启示:我们要关注孩子当前对自由、财富的掌控程度,在适当的时候适当放权或鼓励,这样的父母才是真正明智的。
能解释的现象越多,这个概念就越底层。掌握了匹配原则之后,就可以自己解释其他事了,比如有人问你:“练习写作是日更好还是周更好?”你可以这样回答:“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关键是你有没有让自己处在舒适区的边缘进行练习。如果输出的东西都是在舒适区随便写写的,那些再多也没用。”
结论:不管做什么,不管当前做得怎么样,只要让自己处在舒适区的边缘持续练习,比的舒适区就会不断扩大,拉伸区也就会不断扩展,原先的困难区也会慢慢变成拉伸区,甚至是舒适区,所以成长是必然的。
一切为了匹配
问题的根源是:这个问题太大、太模糊。
你只要拆解目标——把大目标拆分为小目标,任务就会立即从困难区转移到拉伸区,这样你就愿意行动了。
几乎所有的行动达人都是拆解任务的高手。
学习不只是一味地努力,成长也不只需要“打鸡血”、拼意志力。只要站在舒适区边缘,一点一点往外走,同时和时间做朋友,你肯定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蜕变。5.1 第一节 匹配:舒适区边缘,使用于万物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