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敏
(一)
那一年,寒门学子俞敏洪第三次参加高考,不干农活不打工赚钱,村里人谁见了都笑话,可他仍没有把握自己能否考得上······
那一年,身高只有一米八三的艾弗森,第一次走进职业篮球场的时候,那些人告诉他,你最终的目标就是每场得10分和5次助攻,因为你太矮了,永远不可能主宰这里······
那一年,韩寒去办公室办理退学手续,老师们问他,你不念书了,将来靠什么生活?年少的韩寒天真地回答,靠稿费啊!老师们哄堂大笑······
那一年,李安毕业六年没有活干,靠老婆赚钱养家。曾一度想放弃电影,报了个电脑班学点技术打工补贴家用,老婆知道后直接告诉他,全世界懂电脑的那么多,不差你李安一个,你该去做只有你能做的事······
(二)
可,如今的俞敏洪,是名动大江南北的培训界领军人物;亿万身家的上市公司老总;学员遍布美国的“留学教父”······
可,真实版的艾弗森,曾担任美国男篮梦之队队长。四次荣膺得分王,11次入选全明星,三次荣膺抢断王。2000-2001赛季,艾弗森打出了生涯最好表现,夺得常规赛MVP奖杯,帮助76队打入NBA总决赛······
可,如今的韩寒光环四射:著名赛车手,作家,杂志主编。出版首部长篇小说《三重门》,创畅销纪录。2010年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00名影响世界人物之一。自编自导的处女作电影《后会无期》上映后,获得了高于《小时代》票房······
于是,厚积薄发的李安,是电影史上第一位在奥斯卡奖、英国电影学院奖以及金球奖三大世界性电影颁奖礼夺得最佳导演的华人导演······
(三)
毋庸置疑,很多人会艳羡仰望这些成功者最荣耀、光鲜的一面,也不乏有人会嫉妒狭隘的以为,别人的成功只不过是走了狗屎运。但我想说的是:你有多荣耀,就有多煎熬!也许有的人永远想象不出,如今牛逼荣耀的他们,曾经是如何的苦逼煎熬······
想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至少需要10000小时的勤学苦练!这,就是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提出者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才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即使是天才,也逃不脱这个定律:
电脑天才比尔·盖茨,13岁时开始接触到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电脑终端机,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7年后他创建微软公司时,他已经连续练习了7年的程序设计,超过了1万小时。
音乐神童莫扎特,6岁前他音乐家的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了3500个小时,到他21岁写出最脍炙人口的第九号协奏曲时,可想而知他已经练习了多少小时。
田坛飞人刘翔,我们只看见他在赛场上的风驰电掣,一骑绝尘,可是为了赛场10多秒的辉煌,从7岁开始苦练,不知跑了多少个一万小时,流了多少吨汗水和泪水,经历了多少挫折和失败,才换来了“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们也许想不到,那些头顶“银项圈”的牛逼人士,其实,是从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中煎熬出头的!那些不堪回首的苦逼往事,才是铸就他们成功的真正原因!
(四)
用成千上万个小时,持之以恒做同样的一件事,在很多人看来,并不是一个理性的行为。在坚持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困扰,甚至被周围人误解,还姑且不论持续练习的过程是否枯燥乏味,这些成功者须付出远远超出常人的代价,才可能达到梦想的彼岸。
人们常羡慕那些成就非凡的弄潮儿,可没有想到他们中的大多数,其实和我们一样也是平常人,之所以脱颖而出,则是因为他们有超人的耐心和毅力,肯花一万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训练和积累,才水滴石穿,终成正果。
如果,你也想像那些杰出人物一样出类拔萃,就先别埋怨自己没有机会,不逢贵人,怀才不遇,而是先问问自己功夫下得够不够,有没有付出过一万个小时的努力。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只要不是太笨,太不开窍,有这一万个小时的苦练打底,你即使成不了大师、巨匠,至少也会成为本行业的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想要多荣耀,就得多煎熬!世界上最有效的捷径,就是下笨功夫!只有竭尽全力,才可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要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就必须走上这条“傻逼般坚持”的煎熬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