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一个同做生涯规划的朋友告诉我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前段时间,有个小朋友发微信给他,表示自己最近遇到一些问题,想找他聊聊希望他能给到自己一点意见和建议。朋友衡量了一下最近的日程安排,告知她最近的行程比较多,线下见面会比较难,让小朋友把问题简述下,他在线上能解决的尽量解决。
然后,小朋友填了一份信息收纳表,朋友一看,问题不止一两个,正经咨询估计得耗时不少时间,甚至并不是单次咨询能解决的。于是罗列了几个问题及基本的咨询逻辑给她,希望小朋友可以由此获得更多的思考,更多地认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真正所需。
但之后,小朋友给的反馈是这些问题和建议,并不能真正帮助到她,希望朋友可以抽时间和她进行更进一步的沟通和了解。于是朋友抛出了咨询的费用问题,and再然后,就没然后了,小朋友再无回复。
相信我,小朋友没回复的内心OS是:这社会真现实!动不动就谈钱!
But亲爱的,这就是社会,你就是社会的一份子。
作为一名以小时计费的生涯规划师,他对于职业的理解和众多案源归纳得出的经验,是他的资本和阅历。你既希望利用他的这些资本和阅历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诊断,却又不希望给出一定的经济报酬做为回报。这就好比你上医院看病,希望不出一分钱就获得一身轻松,这不现实。
或许,在解决职业问题之前,小朋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如果这件事让她明白一些道理,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收获。
这让我想到一个最近比较普遍的名词——“伸手党”。
知乎上对于“伸手党”的定义是这样的:指一类向他人询问本身可容易得到答案的问题,索要完全可以自己寻找的资料,理直气壮讨要他人财物、成果的人。
无独有偶,我曾经也有一位来访者,三月份加我为好友,希望用每月的公益咨询名额来做职业生涯问题诊断。可惜四月的名额已满,五月我已不做公益咨询。
事实上,利用咨询师的公益名额给自己做规划,这也无可厚非。或者四月份时我可以为他多做一个公益咨询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真正让我拒绝做这件事的原因,是这位来访者在咨询前期所提到的问题:
“老师,学历不高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老师,怎么才能提升学历?”
“老师,我想学习一些特长,我在一个小县城,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去学习特长呢?”
很显然,来访者所提到的这些问题,在这个互联网信息满天飞的时代,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轻易获得相应的资料。假如这些问题都无法依靠自己来获得答案,恐怕咨询师也无能为力。
如果一个人的底层逻辑都需要别人灌输,没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对任何一个咨询师来讲,都将是一场灾难。
不做“伸手党”另一个很重要的评判标准: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经过思考确实无法处理的,再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
当然,但凡作为一个从年轻不懂事过来的人,都多多少少做过“伸手党”,也总有那么一件事让你突然明白或者意识到,自己正在做的事就是“伸手党”。
可能会有很多小伙伴,或者刚踏入职场的小朋友,会认为这样的社会太过于现实和功利,朋友之间帮个忙又能怎么样呢?你知道答案,我直接问你不就完了,为什么还需要我自己去找答案呢?
不管你俩是不是朋友,首先对对方而言,他必须要在你所拜托的事情上花上一定时间和精力,没有谁有义务必须要这么做,更何况你俩有可能并不熟,比如我朋友和他的小朋友,两人只是在同一个聊天群里说过几句话,根本没有见过面,这更不应该。
其次,我知道答案是我的事,你不知道答案,才需要自己去寻找。尽量多问有质量的问题,而不是让人一听就不想回答的问题。
什么是有质量的提问?在问题中带有自己思考的痕迹,对你来说,都可称为有质量的提问。久而久之,你的提问会越来越有深度,别人也更愿意回答,与你相处。
即便在生活中,今天邻居随手帮忙拔掉了你忘记插在门锁上的钥匙,也不是人家应当应分的。拔了,是人家好心,不拔,也没必要道德绑架。而作为我们,说声谢谢是应该,给点小礼物也只能算是客气。你来我往,邻里关系才能建立起来的。
所以亲爱的小伙伴们,既然身在江湖,终究还是要学着点江湖规矩,别总让人觉得,这孩子不懂事儿。
当然,对任何人来讲,面对这些或明显或隐晦的规矩,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了解去感知,也没有人能做到尽善尽美。只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带给你一些启发,告诉你这个世界的规则是这样的,而你或许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