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法简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的诗因其玄学的色彩总显得含混而回味无穷,留白之多给人足够的阅读想象空间,本文就个人理解谈谈李商隐的《无题》。
先从首联谈起,“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在这句诗中,我读到的是满满的矛盾。因为相见的困难,相处的短暂,所以离别时显得那么不舍和惆怅。而离别之时自然会想到下次相见又是猴年马月,这样的想象又进一步稠化了离别的哀愁。然而,我们的人生,除了相见和离别,还有什么过程呢?我们死死地陷入了这样的一个轮回,长久的离别和短暂的相见,这对于相爱的人来说是走不出的一种循环的折磨。然而这种循环又是冥冥之中注定的,无可避免的,就像下一句用以隐喻的“东风无力百花残”所说的那样。东风,春风,它就像被一种巨大的不可违背的自然界力量控制住一样,来了一季之后,渐渐无力地退去,去忍受三季的消亡,百花也从此凋残,正如同人的心境的凋残一样。这表现的是一种轮回的使人痛苦的力量却具有超出人控制的不可摆脱性的矛盾,这种矛盾使这句诗张力十足。
第二句诗中,这种矛盾在继续加深。作者继续采用隐喻或象征的手法,写春蚕死了丝才吐尽,蜡炬成灰了泪才开始干,隐喻着“我们”的感情不会因离别而结束,我们浸在血泪里的相思会持续到我们死的那一刻。这也存在对于上一句诗的一种反讽的意味。上一句诗说明了那种不可控制的痛苦的矛盾,这一句却表明了“我们”对于痛苦的矛盾的一种可选择的主观的态度。尽管冥冥之中有力量注定我们的痛苦的别离,但我不会就此熄灭我们的爱火,你可以分离我们,但我的选择是坚持相思直到我们死的那一刻。这种决绝的态度对抗着注定的矛盾,加深了冲突。
第三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最后三个字,“月光”和“寒”搭配,使用了陌生化的手法。月光是靠视觉感知的,我们可以非常直接地感受到它是清的还是朦的,但诗中却写它是寒的。寒不是视觉感受,细想可知,分别的恋人独自在夜晚吟唱,月光使整个环境更加的凄清,幽寂,这跟诗人的凄寂的心境是相通的,又因为月经常使人联想到团圆,相聚,这种思念之情就更深了,心里就更加寂寞痛苦了。所以寒是心理的寒所致使的,更加渲染了幽冷的心境。这句诗没有主语,看不出人称,讲得含混,也给了人想象空间。可以看做是对双方的境况做一个描述,主语是她和他。也可以是一方的实况和其对另一方的想象,主语是我和他。也可以是双方对彼此的想象。此处留白,回味无穷。
最后一句,“蓬山此去无多路 ”是一种反讽,正话反说。蓬山是仙人住的地方,即便咫尺,也是可望而不可及,即便无多路,也只能由青鸟寄托相思。蓬山隐喻了恋人的不可即,相思的无望。
这首诗给人印象很深的是题目,为什么是无题的?读起来不难发现这首诗是关于离别和相思的主题,但诗人却取名为无题,其实是用了悖论,驱使人去探究主题,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情到深处不可言,一切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没办法用语言概论出来的主题,类似于非理性的呓语和呢喃(尤其表现在最后一句),传达出来的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浓情。通读全诗,这种明知道冥冥之中注定聚少离多,恋人远如蓬山,却宁愿春蚕蜡炬般相思到死去的爱情,个中滋味世间几人能晓得。既然晓不得,只得用无题题之,待那后世寥寥无几的痴情种子去领会。这是一解。又或者这首诗根本不是爱情诗,而是以爱情写理想,写某种渴望的而遥不可及的东西,留给人遐想。今天读来,以无题为题,比任何题目都更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