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十七年前,一个中国籍女人独自一人从上海飞往德国求学。六年后,她认识了一个出生于慕尼黑的克罗地亚籍男人。三年后,他们结婚生了一个德国籍的女儿。
在女儿去年暑假的克罗地亚寻根之旅开启之前,她对于克罗地亚完全陌生。她除了知道妈妈是个中国人,爸爸是个克罗地亚人,而她却是个德国人之外,还有太多不能理解的疑惑。
为什么妈妈是中国人却要去德国生活?
为什么爸爸是克罗地亚人却生在德国?
为什么她自己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克罗地亚人,而是一个德国人?
为什么她不是一半的中国人、一半的克罗地亚人和一半的德国人?
为什么家里三个人三本不同样的护照?
女儿从三岁开始就长期生活在中国,只是每年圣诞节回德国去看望DEDA&BAKA(克罗地亚语对爷爷&奶奶的称呼)。对于国籍和护照的解释,与多门语言以及多元文化的碰撞相比起来,完全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带女儿去克罗地亚寻根旅行的计划其实早就成型了,但最后却因为各种原因一推再推。直到去年暑假前夕,妈妈终于下定决心,而且是在极短时间内做出了旅行的决定。她意识到,如果再这样拖下去,即使真正等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时间,但是也很有可能已不再是当初的心境了。所以她不希望让心中的想法始终停留在“想”的阶段,而是随那个当下的心境真正去做了。行动之后,方才明白,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是多么的重要啊!
去年暑假的克罗地亚寻根之旅(一部曲)历时一个月,今年暑假的二部曲历时两个月。在这一段特定意义的时间内,一家人远离网络、远离电视,他们把有限的生命交给了大自然、交给了家人、交给了自己的内心。
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的三个月旅行的心情随笔(以及未来的内容更新),将逐一挨个地以“城市”为主导线、以“讲述途中动人有趣的故事”为载体的形式来呈现。它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行游记,而是一个关于生命旅行的长篇故事系列。将从爸爸作为当地人的视角出发,融入妈妈作为游客以及家属双重身份的体验、感受和理解,以及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磨合中,对亲子关系、家庭教育、亲密关系以及人生价值的思考与突破。
谨以此【序】献给所有认识他们以及即将认识他们的新老朋友们,希望把他们的快乐和幸福传递给更多的家庭,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每一位对克罗地亚向往以及想去那儿看看的有缘人。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老城 01
我是行之舞者,那一个放弃了过日子,而是在边行边舞中过生活的Awareness_dancer.
如果我写的某一句话,展现的某一个场景,让你的内心出现那种温暖而又熟悉的痒痒感觉,哪怕只是瞬间一现,那至少说明在曾经的某个时刻,我们有过一样的内在联接。
喜欢,那就在右下角点亮红心,你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来源。关注,也许我们的缘份就此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