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到,郦食其说服了齐王投降汉王,于是齐王不对韩信设防。韩信知道了这件事,想停止对齐国的仅供,但是他的门客蒯彻劝他继续攻打。因为郦食其是汉王秘密派去的,攻打齐国是汉王的命令而且还没有撤销的命令,凭什么自己决定停止呢;再说郦食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降服了齐国70余做城池,而韩信你呢,带着几万人马,打了一年才打下50余座城池,岂不是被一个书呆子功劳比下去了。于是韩信继续进攻,一直达到齐国国度临淄。齐王田广以为郦食其出卖自己,就把他煮杀了,然后投靠楚国去了。
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到,一是韩信虽然没有背叛刘邦的野心,但至少有自己的私心;谁掌握军队,谁的分量更重;及时沟通很重要,人心难测。韩信表面听从刘邦命令继续进攻,但很清楚,从大局上考虑并不利于汉王刘邦,也算是扛着红旗反红旗。非常恶心。但又毫无办法,人性如此。
汉王和楚王相持不下,项羽居然想和刘邦决斗来解决争夺天下问题,又用刘邦父亲和老婆来威胁,其匹夫之勇再次明昭。人是很难改变自己的个性的。
龙且与齐王合力返工韩信,但是听说韩信以前收胯下之辱的事迹,就很轻视,主动出击,最后被韩信用奇招打败。其实龙且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通过防御使韩信不战而退,就体现不出自己的功劳和本事了,但是如果自己主动交锋并战胜,齐国的一半就归自己所有。那个年代,人人各怀鬼胎。
韩信处于关键地位,他帮谁,谁就能胜利,他自立为王,就成了三足鼎立。他让刘邦封个假王给他,以稳定齐国的军心民心,刘邦很生气,以为他要背叛自立。但马上顺势给他个真齐王。蒯彻其实早已看穿了最后的结局,但是劝不动韩信反叛,只好自己装疯后离开。韩信属于“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也可能是道德观念束缚了他。
刘邦下令,军士战死后,都能得到入馆,妥善料理丧事,并把棺木转送回老家。一以贯之得收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