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文章结束时,我们说到占有欲,这一次,我们来聊一聊关于占有欲的两种观念。】
4)、关于占有欲的两种观念
一种观念认为,占有欲无害。有了占有欲,我们的生活才多姿多彩。
如果我们并不想追求人格的净化,不想让我们的存在为身边的人增加更多光华与快乐,不想让我们的心灵更加自由和强大,不想在面临挫折时更加从容自若,这样的想法未尝不可。
可是,如果想达到上述目标中的任何一种,就一定要小心,别让自己的占有欲膨胀,别成为它的奴隶。
黛玉不止一次吃宝钗的醋,无非是担心宝玉“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这个时候,刻薄的、刁钻的话层出不绝,尤其是第三十回,宝玉本来是无心失了言,说宝钗像杨贵妃,书上怎么写黛玉的反应的?
“黛玉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这时的黛玉为何如此尖刻?不过是因为对宝玉的占有欲极度旺盛,生怕宝钗抢走了属于自己的感情,所以见宝玉说宝钗,自然大大称了自己的心。
不过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像这样称心的时刻是不多的,大多数时候,不是看见宝玉为宝钗的一段雪臂发呆,就是发现宝玉偷偷藏了麒麟要给湘云,再不然就是担心无人为这段感情做主……
其实黛玉是每一个被占有欲控制和折磨的人的镜子。
当你因为爱人多看了异性几眼而妒火中烧时,看到他和办公室女同事的合影时心里恨不得给对方一耳光时,今天的聚会,他和你的闺蜜多聊了两句,你回去便喋喋不休地追问:“你说,你是不是对她有意思?”……此时的你,就像黛玉,心里充满的是占有欲燎原的怒火,毫无理智可言。
其实黛玉的占有欲之火不止伤害过宝钗和湘云,她首先伤害的是自己,让自己受困于各种恶性情绪,并且让性格养成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
连下人们都看出林姑娘“心又细又多疑”,湘云说黛玉“行动爱恼人”,宝钗虽然不说,心里自然也知道黛玉“素爱弄小性儿”,而作为决定宝玉婚姻的贾母和王夫人又怎么看不出这个弱点,阅人无数如贾母,自然也知道“林丫头那孩子倒罢了,只是心重些,所以身子就不大狠结实了。”如果不是“心重“导致的“身子不大结实”的弱点,林妹妹何尝不是长辈眼中的最佳宝二奶奶人选。
第二种观念是,占有欲等同于爱情,林妹妹正因为对宝玉用情太深,所以才会这样多疑小性儿。
无可否认,大多数爱情中都有占有欲,但它不等同于爱情,否则男子面对天下之美女,常会有想据为己有之心,那他们随时可有爱情。
男女之间最初大多因为颜值而怦然心动,但最后往往因为懂得而情定终身,所以爱情中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默契和欣赏。
占有欲也不是我们获得一份爱情的充分必要条件,生活中倒反而常常会出现“不求得而自得”的幸运,前段时间有句话很流行,叫“我若盛开,蝴蝶自来”,不过就是说你自己的价值有足够的分量,不用担心没有人欣赏爱慕。
适度的占有欲会调剂爱情,占有欲爆棚则常常会导致我们失去一份爱情,首先,会让自己的心处于患得患失、恼怒、阴暗的不由自主的境地之中,让我们的心成为这些恶性情绪的俘虏,根本无法洞察感情矛盾的本质,所以脂砚斋说其“深无底,何可泛滥?一溺其中,非死不止”。
其次,这会引发一系列连锁效应,会殃及到我们的爱人,过度的嫉妒让爱人感受到近于窒息般的压力,还会殃及无辜的人,比如黛玉吃醋时殃及到湘云、宝钗等人;
再者,毫无节制的嫉妒只是在向对方、向周围的人展示我们的心境是多么狭隘,性格是多么不够自信,在爱情这个需要平衡的天平上,我们已经不自觉地处于更低的那一端。
如果黛玉能够早一点成长,早一点明白宝玉的心,如果这份爱付出多于占有,体谅宽容多于责备求全,换位思考多于自我中心,总的来说,“灵性”的部分多于“占有欲”的部分,宝黛之爱可以少去太多波折,黛玉也完全有可能如愿以偿。
5)、黛玉是爱情中女性的范本吗?
如果说宝钗的心如同空谷,无论是在这空谷中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得到的也是照出发声者自心善恶的回音;
那么黛玉的心就如同花径,落花满目,凄美无限,只是过于曲折蜿蜒,一般人很难进入到她的内心,不仅因为她“孤高自许”,而且常常善于掩饰和覆藏内心,在红楼梦里我们会看到林妹妹的各种掩饰,比如在第八回里掩饰自己对宝玉的在意,明明是借雪雁来讽刺宝玉,却偏偏在薛姨妈面前展示了另一套漂亮的说辞。
内心过于曲折,受苦的还是自己,花径虽然美,但是太狭隘,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已经是一片狼藉。所以,我想说的是,黛玉不是一个标签,作者要塑造的是一个具有多面性的人物,是一个在爱情中具有极致的特点的人物,我们可以对黛玉的命运报以同情和反思,却最好不要将黛玉作为爱情中加以模仿的范本。
在我十多岁的时候,曾经是流行言情小说的爱好者,但也是受害者。通俗小说的起点在于媚俗,在于满足少女对爱情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它忽视人性,轻佻地对待人性,以至于在我没有遇到现实中的爱情之前,一直认为爱情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任性,情感的任意宣泄,是最真实的表现,是对对方的诚实、不欺骗。
一直到后来经历了爱情,经历了清醒的反思,才知道,以前的认识多么自私、幼稚和不切实际。我所谓的”真实“,并不是为对方着想,而不过是要求得自身在爱情中的恣情任性罢了,如果我的“真实的任性”伤害了对方的情感和自尊,我还要坚持这种“真实”,那是真的爱对方吗?
爱情中高尚的那一端,是源于我们将彼之身心等同于我之身心,深切体会对方的喜怒哀乐,愿给予对方以幸福,不愿对方受到任何伤害。
而这种所谓“真实的任性”却源于爱情中低劣的那一端、自私的那一端,我们希望自己在爱情中能够获得种种满足,爱人能够包容我们的所有缺点,在我们无理取闹时也能够全盘接受,然后我们美其名曰,这是因为我要在爱情里做真实的自己。
一句话,就是“以爱之名,行自私之实。”
当这种自私任性在爱情中遇到挫折时,我们才有可能反思,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因为爱情这颗树,在受到“善”之灌溉时,它才会蓬勃生长,并且结出甜美的果实,互相为对方着想,体谅对方的真挚情感,这会将爱人们牢牢地联系在一起,给予爱情更强大的生命力;
在受到“恶”之灌溉时,这棵树将更快地走向枯萎,或者扭曲地生长,结出”恶”之果实,互相抱怨、互相计较,互相压制,互相猜忌……这些迟早会让爱情窒息、灭亡。
我曾经有个女友,认为她越“作”,男友越“爱”她,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告诉她,如果不是因为她漂亮、身材好,收入也不错,她的男友可能早就因为她的过度任性而离开她了,很庆幸的是,经历过几次分分合合,她成熟了很多,而当初为了保卫爱情不得不成熟的她,发现爱情对现在的她来说虽然重要,但即使失去也不至于兵荒马乱。
6)、美好爱情的模样
健康的爱情应该是什么样的?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我的答案是:爱情是否越来越浓烈醇厚,在于是灵性的部分主导动物性的部分,还是反之,如果是前者,那这样的爱情之泉将会如有活水,潺潺不绝,如果是后者,那这样的爱情不是在淫欲中枯萎(因为仅仅是肉体的新鲜度维持不了多久),就是在互相的计较和争夺中窒息。
艾克·久彼里说:“真正的爱情不在于彼此互相注视,而在于共同注视着同一个方向。”
我们因为爱人的美好和付出,改善了对于自我和世界的认知,而不断让自我变得更好,共同为了一个或美好、或积极的目标努力时,不仅让爱情修成正果,也对周围的环境发生良性的影响。
当我们将目光集中于那些志趣相投、且互相支持的爱侣身上,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马克思和燕妮,物理学家居里夫妇,法拉第夫妇,文学家白朗宁夫妇……国内的钱学森&蒋英、邓稼先&许鹿希、郭永怀&李佩、钱钟书&杨绛、朱生豪&宋清如等等。
马克思曾经偶尔发现了一张燕妮的旧照,他承认那张照片是拙劣的,不如本人,但是他仍然对它充满热爱,他在给燕妮的信里写道:“诚然,世间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个容颜,它的每一个线条,甚至每一处皱纹,都能引起我生命中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他们一共相守了四十年,为了同一个目标而互相扶持,相濡以沫,所以,在马克思眼中燕妮的美不仅是外表,更是内在的灵魂。
让我们以舒婷的致橡树来终结关于这场关于爱情的第二重风景: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在我们这个时代,有人将爱情作为生活的跳板,有人将爱情作为感官享乐的沃土,舒婷的这首诗未尝不是这个喧闹尘世的一股清流,让我们还记得,爱情不是封闭的、沉溺于享乐的两人世界,好的爱情,是我们透过彼此,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和自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