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秩序就必然有问题,秩序是解决问题而生的,可是秩序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是看上去有安全感而已。
那么什么才能有效应对问题呢?灵性科学里有一门中脉七轮课,那是印度瑜伽体系的一部分内容。
昨天课程里提到兰陵老人使出七口剑,是按照道教来的,这倒未必,中脉七轮也是七数,只是目前来说知道的人不多而已。
在还珠楼主的作品里就有关于中脉七轮的对应情节,还珠楼主是老一辈武侠名家,朱玫的前夫金庸不但借鉴,还对他非常推崇和尊敬。这是武侠爱好者都知道的事实。
中脉七轮里每一轮都对应一个人生课题,其中胃腹部对应的就是第三轮太阳神经丛,它的人生功课是“既有原则又灵活有弹性的生活”。这一部分内容既可以应对秩序面对的问题,又能够对应秩序带来的问题。
老子有云。圣人不死,盗贼不止。解决问题的有时本身也是问题。
而庙堂与江湖也不是相对的,只不过被范仲淹提及而已——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这样简单的把庙堂和江湖分为对立,未免偏颇。
你有你的计划,世界自有计划。世界之大怎会以简单的分别心二元对立来设置呢?
比如说,思维有逻辑思维,也有直觉思维,还有情感思维和艺术思维,彼此既共通又彼此独立,假如盲人摸象,只知道逻辑一途的话,就会被耻笑为如果逻辑有用,还要良心干嘛?
这不是简单的说逻辑就与良心对立,而是在世界的计划里,逻辑只是一部分而已。假如连存在面有多少尚且不晓,还谈什么秩序。
在海灵格的家族排序法中就有如果忽略了,就会在各个层面以问题的形式来提醒的规则性总结。
而且在现实中也经常看到,根据逻辑、数据等推断出来的,与真实的走向不一致而被骂的情形,那时候越是迷信逻辑,就越被骂得难听。
当然这种情形如何应对,在梁羽生小说里都讲得一清二楚,有兴趣不妨看看,看了一遍应该就会明白的。要是不明白呢,再看第二遍,那要是还不明白呢,这一觉睡得有点长,那么继续看第三遍。北大金融课的香帅老师,她也是武侠迷,她就在课程中举过例子,背英语时先啃一遍书,第一遍很吃力,第二遍就轻松多了,到后来就可以应用自如了。
书可能就是这个脾性,喜欢人家谦虚踏实,越是傲慢,越不给答案。
不过扯得远了,再谈规则和秩序吧,这些都是人定出来的,必然会附和一部分人的利益,盲从的话只会带来更大的不安全感。
所以优秀的小说往往会有破禁忌的描写,比如梁羽生先生,他的作品符合经济学原理,所有人都知道岂不是不值钱?没有稀缺性?
而且中国人有一个特点,如果买了很贵的珠宝,他必然会去买一件一摸一样的假的,平时就戴假的出来,反正真的在哪里他都知道。梁羽生先生的书就如潜藏的珍品,没有多少人知道,那就更珍贵。
而且说到规则,必然要提到人,不懂人,还玩什么规则,不被规则玩才怪。
什么是人?周易里就用卦象说明了,周易这类东西是另类思维,跟道教等一样用神鬼的字眼说的是人间世,它是自成系统,自有文字,和市面上发行的文字大不相同。
所以书还真不能只看表面,不然书呆子一个更容易被欺负。罗胖老师也曾经引用过《教父》里一句经典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基督教义也云,不要信人制的偶像,那是有罪的,信唯一真神。也就是说,看清本质(真神),不惑于表象(偶像)。
看来优秀的人都懂得要看本质,所以有人说过,规则是用来破坏的。当然不是说所有规则都需要破坏,也要看时机,比如前两天罗胖精选里就说童工还曾经合法呢!还要看价值,破坏得当就上创新。
看看梁羽生先生的两本名著,得到平台里也有不少武侠迷,其中脱不花的名字,我第一次看到就是在梁羽生先生的名著《萍踪侠影录》里。
《萍》这个故事就是破禁忌的,所以会轰动一时。为了不破坏梁羽生先生的稀缺性,我就不赘述了,有机会再说吧。
再谈另一部名著《云海玉弓缘》里的一个细节,吕四娘忌辰时,她清理门户,诛杀的大师兄了因的弟子来报仇。
说到吕四娘,她可是岷山派第二代出类拔萃的人物,之所以德高望重,就因为她做了几件打破原有规则,推陈出新的事件。
在周易卦象里,三和四的卦位就是人位,它是不该动的,可是人怎么可能不动呢?一动不动那是王八,可是一动就偏离了人位,成了不三不四。
所以秩序也好,规则也罢是会解决一部分问题,可是遇到不方不圆,不三不四,不是鼻子不是眼睛的麻烦呢?规则和秩序都没办法。
所以才有人说当律师维护规则和秩序,当到后来反省的年龄受到良心的拷问,那个罪就受大了。
而且规则和秩序有一个特点,可以解决单一的问题,可要是复合性的问题呢?还有多元化的问题呢?问题又不归规则和秩序管的,是它们一厢情愿要凑上来呀,哪怕跟它商量好了,拜托,你就单一的来吧,它可能会答应,可来的时候就是一家子一起来,它也没办法,你要拆散人家大好家庭干嘛?这时求神拜佛还管用一些。
而《云海玉弓缘》里遇到的就是复合型的问题,吕四娘是前任掌门,弟子们自然不会让了因的徒弟灭法和尚得逞,可人家师徒感情好,非要报仇不可,宪法上也没规定犯了法的人,就不准有人爱,不然也判有期徒刑吧!
这时候讲不清,还是动手吧,本来是吕四娘的弟子和了因的弟子决斗,但年龄和功力都不对等,而且大家都不希望了因的弟子赢,这时金手指也就是作弊神器来了。
了因为了牵制岷山现任掌门,也是为了灭他们的威风,带来了两个御林军弟子,他们一副官腔,还真没人敢惹。
金世遗就不买帐,对着他们屁股一顿痛打,打了还不算,也只有他这个专门破坏规则,见了知名人物就一板砖的魔头做得出来。
不过金世遗的逻辑也没毛病,不是说要出名就不知挨了多少打吗?那么我打打看,挨了不死,后面还有,本来就是你们的逻辑,用来对付你们很正常啊!
其实有些话看上去是有道理,可聪明人就会在心里说,能存活到现在是你的运气,让你活得有没有品质,就是我的本事。什么都听书本上的,流传的,还要人干嘛?
金世遗可以说是外星人的思维,难怪他有海外资产。他做的事是,一边打一边命令徒弟骂师父,不骂就痛打,结果一开始还只是被迫,骂到后来那是什么话都骂,真的是痛恨了。本来嘛,无仇不成父子,做得再好也是给自己安慰,要不然那么累做那么多干嘛?心没那么齐的。
后来也就别提了,要看书的自然会去看,不爱看的也就别无效社交了,极简主义利人利己,本来就没那么多事,别庸人自扰,还巧立名目,自我安慰。
如果说规则或者秩序是对应不确定性的,那么上述这件事该怎么评判?谁来当法官,先被打一顿,打得连他亲妈都不认识,只能说,哈哈哈,今天天气真不错之类的废话了。
所以看武侠小说也是学习如何在多样化,复杂性的环境做出合理的选择。
小时候我看武侠小说从来没被老师抓到过,抓的时候我看四大名著,老师的话有时不比算命先生有质量,骗你个十年八年没商量,比如说老师很不喜欢我看武侠,现在我的武侠小说签约了,正大光明地看了,我的爱就要让世界知道,本来就没什么见不得人的。更不要受鬼话的影响。
小时候老师就是武侠很低级,反正不如教科书高级,可是为什么社会上那么多大人都爱看呢?而且影视剧作方还把武侠影视装点得美轮美奂,这叫低级?骗傻子呢!
那时候就知道老师和市场必然有一个是不符合经济规律,不适合生存的,要不然为何听到他和看到的会二元对立化的不一致呢?
后来郎咸平教授果然说过无法生存的人才去当老师的,他们的话岂能全信?
如果连这一点认知都木有,还真是有不配读武侠之嫌。武侠不是低级,它生来高贵,看的人低级,才把它带入低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