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活着,但什么感觉都没有,他知道一切都是空虚、空虚、空虚。我们的空虚就在空虚之中,空虚是你的名字,空虚是你的过度;你是空虚中的空虚,就像空虚本来就出在空虚中一样。
-海明威《胜利者一无所获》
12月7号下午,当从快递中取出这本书的时候,我对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感到十分惊讶。封面中描绘的是一个倾斜着的木勺,里面盛着的油顺着一条丝滑的路线,自然地滑进了一个小瓶子里面,隔着画面仿佛就能看到木勺的精美、香油的芳芳,体会到那流畅自然的动作,简直一幅安静祥和的画面,我瞬间就对这部作品更加满意了。对于我来说,心流的概念并不算太陌生,但是只是了解到心流是人在做某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专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奇特的感觉,类似于我们常说的“瘾”,但是这种东西不经训练,难以控制产生。翻开这本书,读完六位名人大家关于米哈尔所作的这本书的序言,顿时对这本书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其中关于幸福、最优体验(心流)和精神熵的概念定义更让我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也解决了困扰我多时的问题。
借助序言中的描述,米哈尔一开始就在讨论了幸福难以实现,“幸福如此难能可贵,主要是因为宇宙初创之时,就没有以人类的安逸舒适为念。它广袤无边,充斥着威胁人类生存的空洞和寒漠,它更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地方”。期间米哈里还用大马哈鱼逆流溯江和人类性交短促的例子,来证实人类基因发展中所遵从的自然选择,实际上是为了繁衍,和动物无异,这一点和尤瓦尔《人类简史》中所阐述的观点一致。但是人通常比动物更加容易不幸福,那是因为人类的神经系统过于发达,能够感知更多的信息,这也就多了很多产生不幸福的原因。因此,米哈尔引出幸福的定义,“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情,达到忘我的程度,并且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它通常不是作为目标而浮现于人们追求面前,而只不过是变现为目标既达的某种附带现象”。因此,不要再为了幸福而去寻找幸福,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只和你的内心有关,你的内心平和安详,你就更容易获得幸福。正如英文中所说的well being,一个好的生存状态,生理满足内心平和。
那如何实现内心的平和和安详呢,内心的平和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此时,米哈尔提出了他的第二个概念,精神熵,这个很牛。学过理科的人,应该会比较明白熵的概念,这个熵来自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中定义的一个概念,热力学第二定理主要有三个内容:热量传递总是从高到低,能量转换必有损耗,在自发过程中出现浓度扩散结构消失系统趋于无序,而其中无序的度量就称为熵,从无序归于有序的趋势,称为负熵。通过这个概念,米哈尔引出了他对精神熵的定义:资讯对于人们意识中的目标和结构的威胁,将导致内心失去秩序,此时内心无序的状态称为精神熵,精神熵的反面,称之为最优体验(心流)。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们要实现自己内心的平和和安详,也就是要让自己的内心平静有序,降低自己的精神熵,收获所谓的最优体验(心流),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但是,这里好像并没有回答我们的最终问题,内心平和如何得到,最优体验如何得到?米哈里在书中讲到,心流的成因和五个因素有关:注意力集中,严格可行的目标,即时的反馈,忘我的状态和屏蔽日常琐事的能力,也就是说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以一个确切可行的目标为终点,通过实时的反馈调整,就能达到心流的状态。想象一下,自己平时的那种感觉,和这个描述的相差无几。
另外,米哈尔还在描述精神熵的章节,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补充。那就是当我们已经降低了自己精神熵的时候,已经掌握了通往心流的方法,那么如何提高这种关系的稳定性呢?米哈尔提出,可以提升自己内心的复杂度,扩大自己心流的范围,让所有可能产生心流的事情整合到一起,变成一个大心流。联想到人生,大概也是如此吧,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接触不一样的事情,我们只有把这些事情经历过了并且勇敢走出来,下一次面对的时候你才会风淡云轻的说,也就是那么回事,这时的你才算是真正的成长起来了。
最后,借助米哈尔原文中描述心流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次的分享,“痛下决心追求一个重要的目标,各式各样的活动都能汇集成统一的心流体验时,意识就呈现出一片祥和。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人,感觉、思想和行动都能配合无间”,内心的和谐自然涌出。生活在和谐之中的人,不论做什么、遭遇什么,都不会把精神能量浪费在怀疑、后悔、罪恶感及恐惧之上,精力永远用在有益的方面。对生命胸有成竹的人,内心的力量与宁静,就是内在一致的最高境界。方向、决心加上和谐,就能把生命转变成天衣无缝的心流体验,并赋予人生意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再也不觉得匮乏。意识井然有序的人不需要害怕出乎意料的事,甚至也不惧怕死亡,活着的每一刻都饶富意义,大多时候也都乐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