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甥,今年上初二,一个特别爱看书的男孩。
从小到大,书是他最好的伙伴,从刚开始的绘本《不一样的卡梅拉》、《花婆婆》,到后来的《淘气包马小跳》、《笑猫日记》、《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再到《法布尔昆虫记》、《神奇校车》、《森林报》,如今开始看《史记》、《笑傲江湖》等。
每次去他家,他几乎都是抱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看到有趣的地方,甚至会大笑起来。
父母都希望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涵养的人。那么,怎么做才能实现呢?
从姐姐身上,我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身教胜于言传,在于你说了什么,更在于你做了什么,你的行动比言语更能影响孩子价值观的形成。
外甥小的时候,姐姐每天晚上给他讲故事,一直到二年级他自己能看书了为止。不管她工作有多忙,晚上一定会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读书,可以不看电视不上网,但书是必须要读的。
读书,是他们一家三口共同的爱好。现在,他们三人开始共读一本书,读完后,还会一起交流书中的情节,谈自己的读后感,不但增加了彼此间交流,也给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这样的家庭氛围,很是让人羡慕。如今,外甥已是个很独立、很有思想的男生,
前段时间,我给他们推荐了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非常温情又悬疑的一本书,很吸引人。有天我们几个在一起聊天,纷纷说自己的感受,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大家都从这本书里看出了完全不同的意境。
外甥说,这个作者太了不起了,把看似孤立的人和事,巧妙地串联在一起,完全不像是一个理科生的所为,太佩服了。
原来,他完整地读完书后,不满足于书中内容,还专门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作者介绍、其他作品以及书评等,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当他了解到作者东野圭吾竟然是一名电气工程师后,对他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首先自己要成为那样的人。像我外甥,不管是爱读书,还是主动求知,其实都是受父母的影响。因为他每天看到的,是勤奋工作、热爱学习的爸爸妈妈,感受到的是家里的阵阵书香。
孩子最不需要那些大而空的道理,他会用眼睛去观察,只要你肯去做,孩子就会看得很清楚,他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说教是最枯燥最低效的办法,而形象的示范是最有效最生动的手段。
老公林先生有个习惯,晚上洗漱的时候,经常站在洗脚盆里刷牙,一边刷牙,一边泡脚,牙刷完后,再洗洗脚就完事了,两不耽误。有一次,我突然发现,儿子也跟他爸一样,站在洗脚盆里刷牙,顿时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就是这么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孩子无意间就学去了,根本不用教,可见父母对孩子影响无处不在。
曾经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相信大家都看过,一位年轻母亲给儿子讲小鸭子的故事,讲完后,给婆婆端洗脚水洗脚,孩子目睹后,便跑到卫生间……
当妈妈给婆婆洗完脚,回到自己的房间时,发现儿子不见了,耳边响起儿子稚嫩的童声,“妈妈,洗脚”,她回头一看,只见儿子吃力地端着满满一盆水,蹒跚地向她走来,她欣慰地笑了。此时,画外音响起,“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短短几十秒钟,传递出一个浅显朴实却又让人回味的道理。无需多言,只要身体力行,孩子的模仿能力超乎我们想象。孩子如同一张白纸,最终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自身的素养。
有次在餐厅吃饭,目睹了一场争执。一家三口点好菜后,五分钟后没上菜便急了,因为是旅游旺季,客人很多,上菜难免会比较慢。大家都在喝水聊天,这家女主人便坐不住了,连吼带叫:“服务员,服务员,你们怎么回事啊到底,这都多长时间了,还不上菜?”
其实,很多比她去得早的都还在等着,服务员小步快跑过来,跟她解释,客人太多,再稍等下。女的就开始数落,“我是花钱来吃饭的,不是来等的!赶紧的,把我儿子饿坏了怎么办?”
大家都循着她的话音看去,一个小男孩嘴里正吃着棒棒糖,无辜地看着自己的妈妈大吼大叫。服务员说,“马上马上,这就来。”
没一会儿,服务员便端着一盘菜来了,也不知是被吓的还是紧张的,刚到饭桌前,手一抖,盘子里的菜正好洒到女人的胳膊上,这下可好,女人“腾”地站起来,一把揪住服务员的胳膊,“你想干什么?有意见是不是?”说着三两下,把服务员摁倒在地。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谁也没有想到,她的反应会如此激烈。倒在地上的服务员连声道歉,“大姐,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女人哪里肯算完,叫嚣着,全然不顾自己的形象。
我看了一眼她身边的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大的无动于衷,小的一脸茫然,好像已经习惯了一样。
我不禁同情起这个孩子,他才那么小,面对的是这样一个木讷愚钝的爸爸,一个暴躁、野蛮的妈妈,以后的他,到底会长成什么样子呢?
父母的言行就像孩子的“染缸”,天长日久,孩子一定会染上父母的“颜色”。毫不夸张地说,总有一天,孩子会长成你现在的样子。
为人父母,不是单纯的说教,更不是要求孩子照着一些道理去做。塑造好自己,孩子自然会像你一样,这不仅是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更因为我们很难给孩子我们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