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浅兮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东野圭吾的《新参者》,这本书其实在上个月底就读完了,一直没有写下感悟来,一拖再拖,拖到今天才动笔。
读完这本书时,我想起之前很火的一幅图,说的是一个人从十几楼跳下来,在下落的过程中,他看到每一层楼的人都有不一样的心酸与难过。
这本书呢,讲了很多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着意想不到的结尾,就是你看到的表面也许还暗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一幕。
像卖仙贝店的一家,父亲说谎险些被警察怀疑,他不过是想用善意的谎言隐瞒母亲患了不治之症的事实,希望母亲可以在剩余的日子里,过得开心没有负担。
也让深爱祖母的女儿,可以晚点知道这个事实,晚点遭遇这个打击。
书中一共有九个章节,分别是:仙贝店的女孩、料亭的小伙计、陶器店的媳妇、钟表店里的狗、西饼店的店员、翻译家的朋友、保洁公司的社长、民间艺术品店的顾客、日本桥的刑警。
每一个章节都分布着一个故事,警察加贺就在这些毫无联系的调查中,慢慢发现事情的端倪,最终破了案件。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大的看点在追查这些真凶的过程中,看到的温情却没有说出口的一幕幕。
书中的故事,可以说特别常见,比如家人生病、丈夫出轨、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友情与爱情等等,在这里都有体现,它不过是包了一层外衣。
正是这些故事,让人看到的是不同以往的一幕。
比如婆媳关系是我们特别常见且历史遗留下来的疑难杂症。
书中的婆婆与儿媳,相看两厌,对方做什么都看不过眼,买东西要买两份,两人分开使用。
然而,即使这样糟糕的关系,俩人还是彼此记挂着,儿媳会偷偷为婆婆的旅游出行准备,婆婆也在偷偷为儿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只是俩人都碍于面子,谁也不愿踏出讲和的那一步。
当然,这里除了表达了上述的内容,最核心的观点是溺爱,父母对孩子的溺爱造成无法挽救的过错。
杀人犯为了赌博儿子,不断地挪用公款、为儿子弥补过错,儿子、儿媳都把杀人犯父亲当作提款机,没钱就找家里要,无所谓的态度,这也是杀人犯不断纵容的结果。
另外,其中一个警察因为溺爱儿子,在首次得知儿子飙车出事时,不仅没有让警察对他进行处罚,还利用职务之便,帮助儿子开脱。
自此,儿子就以为,就算出事,出于父亲的缘故,警察也会对自己网开一面。
这也最终造成了儿子因为飙车死亡。
这些都是父母溺爱的结果。
像最近都在谈论的邯郸三个14岁孩子杀害同学的案例,看着各个新闻讲述的详情,我不免骂上一声:果然是畜生。
有些孩子是孩子,有些孩子是畜生。
孩子被养成“畜生”,做父母的有不可逃脱的责任。
记得教初中生的小姨说过这样一个案例:两个孩子打架,其中一个孩子在打架时,不小心打到了另一个无辜的孩子,老师请家长到学校,家长直接对孩子说,下次看准人再打。
果真是造孽。
有这样的父母,也是孩子的悲哀。
以往做父母的都会教孩子要好好与同学相处,不要与人打架,如今,不小心打错人,没有一句道歉,还教导孩子下次看准人再打。
这样的做法无疑是给孩子树立一种信念,打人没错,下次打对人就行,这样不分青红皂白,无条件支持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三观的影响,可谓是百害无一利。
以后孩子会不会觉得只要人物没错,就算是杀人也没有关系。
当父母的不希望孩子吃亏,生怕被别人欺负,可以教导孩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然而,孩子做错时,就应该站出来指正,而不是一味地纵容。
就像书中的杀人犯,他深爱儿子,在得知儿子赌博欠债,为了不让儿子的履历留下污点,他就去挪用公司的钱财,帮助儿子偿还债务,一次次地帮助儿子弥补窟窿。
儿子、儿媳需要资金,他都会想办法筹到。
在儿子、儿媳的观念里,家里有钱,没钱就找父亲,父亲有办法,他们从来不愁没钱花。
正是这种想法,把俩人推进了深渊,进入深渊的,不仅仅是两个人,而是两个家庭,这些毁灭与打击,就像是一张纸,皱了就难以铺平。
其实,如今的社会上,还有很多不讲道理的父母,只要看到孩子受了委屈,不管事情真相,拳脚加持,势必要为孩子讨回公道。
他们的眼中只能看到孩子眼前受到了委屈,表面利益受到影响。
《战国策》里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它提醒我们,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应只停留在表面的溺爱和纵容,不能仅满足他们眼前的需求和欲望,而应当为孩子的长远未来考虑,教导孩子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以上,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