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时 唐诗九味》:一部唐诗万种生活「登高·阔达」

岁末大寒,孕育又一个轮回

大寒,岁末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蜗居在家看熊逸的书《人生四时 唐诗九味》。据说熊逸是位隐士,没有几个人见识过他的庐山真面目。他坚持用熊逸这个笔名解剖中国传统文化,用学贯中西的现代视角反观中国传统文化。

一本好书在手,极大增加阅读兴趣,喜欢这种裸背精装书,纸张颜色柔和护眼,内页插画精美,一本爱不释手的书。




以下部分内容,节选自《人生四时 唐诗九味》。

如果一个唐朝诗人穿越到现代,我觉得他可能看不起我们。他会觉得现代人都是可鄙的“工具人”。也许唐朝,恰好处在贵族精神衰落之前,又恰好是古汉语运用水平的巅峰。——万维钢

今天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读唐诗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相信,实用主义者很容易给出否定的答案。不仅是唐诗,一切古典诗歌,不但实用性几乎为零,而且学习的门槛很高:要熟练掌握古汉语,理解诗歌语言的各种特性,古代不同时期的社会风俗、典章制度,诗人的生平事迹、审美偏好,还要看懂海量的典故,凡此种种,并不比学一门外语轻松。

你也许觉得我们今天过于务实了,但是,古人其实并不比我们超脱。他们爱诗,写诗,一来因为他们面对的语言障碍远比我们要低,二来因为诗歌在当时真的很有实用价值。等而上者可以呼风唤雨,发挥巫术的力量,凝聚人心,提升战力,等而下者可以升官发财,打通人脉,即便最不济,也能给自己经营出一座心灵港湾,无论遭遇多大的挫折,总还有可以退守和疗伤的地方。假如没有这样的实用价值,那么即便在古代,诗歌也绝不会那样繁荣的。

不过,古人写诗、读诗,除了实用价值之外,还有一点貌似可有可无的附加值,那就是对美的敏锐感受。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不分天南地北,古今中外,但一个人到底能不能捕捉到这些美,到底只能过平庸的生活还是能够过上超越的、审美的生活,这就取决于对美的感受力了。

《人生四时,唐诗九味》精选了五十首最有代表性的唐诗,分成登高、怀古、壮心、羁旅、田园、聚散、思慕、感时、忧愤、隐逸,十个主题,用很粗的分辨率勾勒出唐诗世界的全景,同时用很细的分辨率从社会风俗、典章制度、修辞艺术、文字与音韵等角度,去看通常的注本和赏析本里看不到的内容。

第①节:青春豪情,一览众山小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青青的峰顶。)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

杜甫的《望岳》是登高这个主题的青春版。

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还只在泰山脚下,从远眺到近观,被山势激起豪情,决定登上山顶“一览众山小”。变小的当然不仅仅是“众山”,还有凡俗的一切。

科举失利又如何,理想一时无法实现又如何,种种琐屑的苦闷只因为站得太低,看得太近。既然生当盛世,年轻的热血总不会结冰的。诗人此时仅仅在山下想象登高,想象登高之后的上帝视角,而这就已经可以使他从挫折当中满血复活了。这就是盛唐气象下的健全人格,让后人不断从诗句里心慕手追,感动于诗人的感动。

第②节:人生暮年的百感交集

登高(杜甫 )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

从青年杜甫写下的《望岳》到暮年杜甫写下的《登高》,诗的语言和诗人的心境发生变化。这首诗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

这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当时他流落在夔州,相当于今天的重庆奉节,肺病严重,生活困顿。大约在重阳节那天,他孤身一人登高远眺,长江沿岸的萧瑟秋景让他触目伤怀。

他先写登高所见的景象:秋风凛冽,江边的树林里传来猿猴的哀鸣,江心的沙洲上冷清清的,鸟儿正在还巢。无边的落叶萧萧飘坠,江水滚滚奔流。在这样的萧瑟气氛里,诗人检讨自己的一生,一年年颠沛流离,辗转万里,徒然羡慕还巢的鸟儿。忽然间人就老了,时间像无尽的江水一样无情的流逝,自己也已经迎来了人生的秋天,拖着病体独自登高。一生的艰辛染白了鬓发,只有酒可以消愁,但病太重,人太潦倒,连酒也喝不得了。

第③节:找到时间的形象代言人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登高容易感怀,感怀时间是最易触发的情感反应。通过这首诗,了解在中国文学当中,“流水”这个意象跟时间之间的隐喻关系的形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到底在表达什么?最简单的回答是:在如实描写眼前的景物。但诗人描写风景时,不存在“如实”这回事。

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四望,看到的事物一定很多,诸如游客、路人、房檐,近处的树和远方的草、天上的浮云和地上的牛羊……如果诗人这时候要写的不是诗,而是一篇文章,一定会铺陈出很多景物。但是诗歌必须凝练,五言绝句这种仅有二十个字的中国最短小的诗歌体裁就更加需要凝练。

登楼远望,在一切景物中,最让诗人生出感慨的只有“落日”和“黄河”。那么,西下的夕阳和东去的流水,这两种景色到底在表达什么呢?它们在表达同一件事——人在时间流逝面前的紧迫感。

诗歌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它最要调动的是人的形象思维。

“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要想用诗歌语言描写时间,就必须把时间形象化。那么,要给时间找一个“形象代言人”,再没有比流水更合适的了。

第④节:无限时空里的孤独火苗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登高,是能登出一个横亘古今的大孤独的。虽然这首诗是和《登鹳雀楼》一样为人所周知,但是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的人真的很少。

诗人登上幽州台,凭高怀古,却既看不见过去的人,也看不见未来的人,想到宇宙无穷无尽,不禁独自伤心落泪。从字面上看,全诗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会奇怪:“后不见来者”也就罢了,为什么“前不见古人”呢?明明有那么多古代英雄供我们缅怀,怎么会看不见呢?

陈子昂真正伤心的,是遇不到英明的领导,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无处施展。

虽然《登幽州台歌》的语言简单,但那种横亘古今的孤独感仍然可以超越一千多年的时光,打动今天每一个孤独的人。虽然陈子昂只是因为一时的不如意才有了登高的几句感怀,但诗歌一旦成型,总会超越一时一事,拥有自己的生命,在无限的时空里寻找着每一朵孤独的火苗。

第⑤节:妙在有理无理之间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登高,既有可能一望无际,也有可能云山阻隔。人在意气风发的时候,容易感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但在遭受挫折之后,视野也会跟着改变。

“凤凰台上凤凰游”,这是曾经有过的祥瑞:“凤去台空江自流”,凤凰早已经离开了,得到祥瑞的刘宋王朝也早已不复存在了,只有长江水还在东流,像当初一样。

“吴宫花草埋幽径”,开始怀古:金陵号称六朝古都,从三国时代的吴国,历经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曾经无限繁华,但此时此刻荒草掩埋了昔日的吴国宫殿,曾经显赫一时的东晋世家大族只剩下一座座无人凭吊的坟墓。

从凤凰台极目远眺,三座山峰若隐若现,仿佛半在人间,半在天外;白鹭洲坐落在江心,把长江的水流一剖为二。向西北眺望,真想看到帝都长安,那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地方,但浮云遮蔽了太阳,什么都看不到。

全诗归纳起来有两个要点,一是怀古,二是伤今。诗人只要登高,难免就要怀古,只要怀古,难免就要伤今。最后两句有几个特殊的意象:浮云比喻小人;太阳比喻皇帝;眺望长安的方向表示赤胆忠心,很想施展政治抱负。把这几个意向联系起来,浮云蔽日,望不到长安,就意味着小人当道,把诗人排挤到政治中心之外。

第⑥节:旁观者视角看悲欢得失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

这首七律诗是杜牧的名作,短短八句诗,后面六句都是名句,逐步从勉强来的旷达写到真实的旷达。而真实的旷达,写出了诗人难能可贵的旁观者视角。

公元845年,平民张祜漫游江南来到池州,在重阳节那天,和池州刺史杜牧一起登上齐山把酒吟诗。

登高远眺,风景宜人,大雁的倒影在江面上滑过,虽然已是秋天,山色依然青翠。在“与客携壶上翠微”这一句里,“客”就是张祜。天气是秋高气爽,风景是山青水碧,貌似一切都是可喜的

人生总是苦多乐少,所以才说“尘世难逢开口笑”,此时此刻的欢乐显得格外难得。而既然难得,索性玩得尽兴,在头上插满菊花,否则就不要下山。但是,这份快乐是真实的吗?

快乐并不真实,杜牧和张祜无非是一对仕途失意而强作欢颜的人。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既然对着良辰美景,只管喝酒,必须喝到酩酊大醉,才算没有辜负这美好的一天。也不必站在山头,望着西下的夕阳徒增伤感。

一个“但将”,一个“不用”,说得旷达、洒脱,但除了故作旷达和洒脱之外,难道还有别的办法?

谁也无法逆转夕阳西下的事实,谁也无法让青春重来,谁也无法重新把握过去做错的选择和失去的机会。失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想要的大约再也没有机会得到。但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既然哭和笑都不能改变什么,又为什么不让心态释然呢?

诗的最后一句用到先秦时代的一则典故:齐景公登上牛山眺望国都,忽然想到人生短促,死亡不可避免,不禁在无限的眷恋和无奈中落泪。齐景公为之落泪沾衣的,是全人类共有的命运,共同的悲剧。

诗写到最后这两句,才体现出真正的旷达。因为杜牧跳脱出自己的小人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朋友和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386评论 6 47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93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851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953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971评论 5 36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784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12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6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14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744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85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79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8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05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7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245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90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唐诗的几层意义 1,在很多语言匮乏的人生场景,提供最佳表达方式 登高,羁旅,欢聚,别离时表达你的欣喜,惶恐,...
    曲线之前剑刃之上形势节君阅读 1,435评论 0 0
  • 1.(单选题)《西洲曲》以四句为一组,使之“续续相生,连跗接萼”的修辞手法是 A反复 B比喻 C顶针 D借代 正确...
    Annig阅读 960评论 0 0
  • 李白作品年表序列 时间 背景 作品 710年 唐睿宗景云元年 10岁。读诸子百家,通诗书。“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
    彤同妈妈阅读 12,380评论 0 7
  • 最美诗画 最美诗画 昨天 几百年来,经典的诗句,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抚慰了我们的灵魂。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唐诗之...
    漫漫阅读 267评论 0 1
  • 唐诗三百首详解(一 行宫 唐代:元稹(yuán zhěn)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
    汉唐雄风阅读 5,906评论 4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