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师上一节好课,需要用五节课的时间来备课,用十节课的时间来反思。刚听到这句话感觉有些惊讶,更多的是赞同前半句,怎么需要用十节课来反思呢?
其实,在我看来十节课的反思不在坐下来花整块时间进行这个反思,而是需要我们在平时听课、评课中有所感悟时能想到自己的课,哪些地方是成功的,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只有用心备过的课,一定是深入骨髓,总能在不经意间与自己的听到的、看到的、当下执教的某个环节产生链接,从而形成更加立体的感悟。
这学期教三年级,大大小小的公开课也准备了三课,每一次都收获颇多。自己也是在这一次次的历练中成长起来的。比如期初执教《猜猜他是谁》习作课,这是三年级第一篇习作,本来就有难度,又加上是网课的形式,这样难上加难,自己一个星期整天都在整理思路,曾经极度构思好又推翻重来,感觉自己无能为力,怕自己讲的过深,过多,害怕第一次习作让学生有畏惧感……想的太多,自己崩溃了好几次,每次熬夜到深夜,面对电脑屏幕又没有思路的时候也默默地流过泪,当最后在教研组研讨的时候,组长和前辈委婉地说讲的太多,太深,需要大改大动,而且概念性的东西太多,显得假大空,一种无助感瞬间袭遍全身,听完点评自己痛快的哭了好久……但是课没有完成之前,依然要打起精神继续努力,于是在小教研群里发起电话会议,听取大家的建议,你一言我一语,渐渐地思路清晰明了了,姐妹们都为我的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不同的班级分包不同的录音、书写任务,第二天自己又整理思路,先让W老师听一遍帮我提意见,再修改,次日在大群里又讲一遍,电话会议,大家又为我的课中一些细微的地方提建议,就这样在1200人同时在线的网课教学中,我的课讲的还算流畅,刚点击下课,就收到领导的祝贺,说这次课上得很成功,大家辛苦了。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中所有的委屈和煎熬都随着泪水倾泻而出,是开心,是感激……
真的觉得一节不错的课的呈现,背后一定是一个团队的力量,感恩组内姐妹的帮助与支持。另外,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好课都是磨出来的,切忌闭门造车。
生活的马车滚滚向前,一刻也不停歇!
11月的赛课季又到了,先是我们的小组赛课,这一次我尝试的是习作单元的一篇课文《搭船的鸟》,记得第一届三年级自己讲过这篇课文,方式刚踏上三尺讲台,自己对教材的研读还不够,讲的特别生涩,今年又一次选择这篇课文,也许是心中不甘,想弥补一下以前的失误,或者是想超越一下以前的自己,总之就这样选了这一课。
用了一周时间仔细钻研教参,观看课例,整理自己的思路,我是那种先有思路,然后整课件,最后写逐字稿的人,前期捋思路真的是很费精力,最后经过一个班的磨课知道有些超时,再进行删减,学会取舍,明白一节课自己最想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学的怎样?要扎扎实实地做到一课一得,语文难教,借助文本我们要教的内容太多,但是一节课时间有限我们必须做到一节课让学生学有所获,也就是一课一得。
考虑到这一课的特殊位置,它属于习作单元,所以我的教学目标定位到了让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和学会运用一连串的动词进行动物活动描述,于是我紧扣语文单元要素和课后习题,通过换词语、体会画面、师生共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作者观察得仔细,用词准确,描写生动,从而学习作者连动用法描写动物。一整节课十分流畅地讲了下来,孩子们还十分捧场地在规定的5分钟时间内完成了一个段落的练写,真的是超出了我的预期,自我感觉这节课相当不错。
果然,最终的结果还是可以的,成绩出来后排名比较靠前,还被推到了校级赛课,因为自己以前没有参加过校级赛课,所以就直接把这个课题报上去了,谁知道还需要换一课,因为这个还让一些同事产生了误会,我也找领导解释了,但是学校比较大,人多嘴杂,我最后决定还是换成《父亲,树林和鸟》,这样以来我备课的时间只有一周,自己还要上课,忙运动会的事,还要备课,那个周末真的两天都很焦灼,思路完全没有,不知道如何理思路,最重要的是讲第几课时都有些摇摆不定,和同事商量探讨了很久,最终决定讲第二课时,这一课最大的亮点是围绕父亲曾经是个猎人这一点我设计了一个辩论,让学生展开讨论,最终感受父亲爱鸟知鸟的情节,最后引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水到渠成地通过学生之口说出自己的体会,再通过美读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纵观这两次赛课,自己有一些感悟:一课一得,得得相扣,每一课都要有一个亮点,集中去突破一个难点,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获。研读教参,学会前勾后连很关键。备课时候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关。另外,自己的课堂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自己时间的把握不到位,前松后紧,没有合理分配好时间,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没有把课堂正真地还给学生,虽然离前辈们的好课还有一长段距离,但是我一定会做到望山高而力尽,知不足而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