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你真的被难住了,怎么办?
月底,部门要求写的管理创新论文就到截止日期了,我给自己定的计划是本周这项任务一定要完成。
在这个目标的驱动下,我很快进入写作模式,一写就是半天。但是在写到1000字时,怎么也写不下去了,头脑昏昏沉沉的,一点精神和思绪都没有。
我强迫自己不断的去查资料,列大纲,继续写下去,可是效果一点都不好。没办法,我只能暂且放弃继续写下去,去做点其他的事情,明天再继续写。
结果,在第二天我再次尝试继续写时,头脑竟异常清晰,很快列出了大纲,并开始按照大纲分章节循序渐进的写下去。于是,我决定每天最多只写两小时,剩下的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按照这样的思路,我竟然轻松地在周五就完成了任务。
我们有两种思维模式: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对于这两种模式的理解,你可以想象下从手电筒里打出来的光。专注模式下的光束更紧密,穿透力更强,径直打在一小块区域上。而如果你拨到发散模式,光柱会分散开,照亮的范围更广,但各处的光强都会降低。
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常常有这样的时刻,在专注中钻牛角尖,被自己套在思维定势里。所以,当你遇到困难时,不妨换一种思维。放松一点,甚至只是换个关注点,让思维从专注模式中解脱出来,转换到自由的发散状态。
我们专注做一件事情时,精力高度集中,很快大脑就会疲劳,思路不再清晰明了。这时候你如果强迫自己继续专注,效果绝不会有多好。不如休息一下,眯一会,听听音乐,出去散个步,看看蓝天绿树,说不定还会收获灵光乍现。
2.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的转换
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那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总是会萦绕在我的脑袋里,做其他的事情也会想着。这样反而不利于思维转换,要努力让自己忘掉,积极的把思维转换到别的方面。
其实,只要转换一下心情,花上一点时间,就能自然地从专注模式转换到发散模式,可以去散个步、打个盹,或是去健身房,或者去做点占用大脑其他部分的事情:听听音乐、做做西班牙语动词变位练习或洗洗沙鼠的笼子。
关键在于去做别的事,直到你的大脑意识自然地忘掉了之前的问题。只要把你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要做的事上,再加上一点放松和时间就好。
据说,爱迪生在遇到棘手难题时往往会先去小睡一会儿,而非废寝忘食地努力攻克。他会拿着球坐在躺椅上,在身旁的地上放个盘子,然后逐渐放松下来,任由大脑进入自由开阔的发散思维模式。
散步也是思维转换的万能良药。朱丹的老公周一围在拍戏前不会一直盯着剧本拼命背,而是走来走去散步和玩。媒体质疑他时,他说:一个好演员从来不是背出来的。他应该也是在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模式中不断转换学习。
3.在两个专注模式之间留出充分的时间
长时间专注的学习效果不一定好。想一想上学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定不是那些每天都埋头苦读的人,反而是那些看着不怎么学习的人。
那些看着不怎么学习的人,能够合理的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如果长时间学习,让自己一直处在紧张的状态,不给自己放松的机会,反而效果不佳。
所以学习时,需要在两个专注学习期之间空出时间,让你的意识完全从手上的问题脱离出来。通常来说,几个小时就足够发散模式取得重要进展了。发散模式不仅会让你以新角度看待学习内容,也会帮你把新观点整合到已知的相关信息上。
就像砌砖墙一样,专注模式下的工作,就像在为砌墙提供砖块,而发散模式则是用泥浆把砖块逐渐结合在一起。你得给泥浆留出干燥的时间。
妄想通过几次突击就学会所有知识,学到的知识得不到时间加以巩固,只能砌出一堆歪歪扭扭的砖墙。
当然,专注模式过后需要切换到发散模式,放松一下。但不可放松太久,否则灵感还没来得及传给专注模式就会消逝掉。比如,学新概念时,别扔上一天才回头复习。及时巩固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必要手段,否则很难搭建出知识的高楼大厦,只能重蹈猴子掰玉米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