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人记恩,是鸡汤文的常态,如果劝人记仇,可能要被视为负能量了。
无论是记恩还是记仇,总是会记着一些东西,怕的就是那种既不记恩也不记仇的。
人总是想着让别人记着自己的好,不记恩的人谁愿意给他恩惠呢?漂母的一饭之恩,豫让报智伯的知遇之恩,结草衔环的故事,总让我们津津乐道。回报和交换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报恩也是一种形式的回报和交换,有丰富的营养,这鸡汤必须喝。
上了年纪或读书广泛的朋友知道,我们曾经有三年饿着肚子的时光,据说饿死了多少千万。那时候脂肪是大家都流口水的东西,不仅是美味,更能救命。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拿着肉票排队买肉,好不容易排到自己了,却又“发扬风格”,让别人先买,只因肉太瘦。
现在呢,出现了瘦肉精,这是因为大家喜瘦不喜肥的原故。就连人也几乎用上瘦肉精了——与“环肥”相反“燕瘦”成了时尚。
鸡汤还是那个鸡汤,时间错了,对像错了,味就变了。所有只含一种营养的鸡汤,大家都要斟酌食用。否则,彼之蜜糖,我之砒霜。
正如记恩是一种回报和交换,记仇也是。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新上任的领导除了喜欢拍马屁的,也会关心那些“刺头”。除非有十足的力量,对“睚眦必报”的人,新上司也会给些小恩小惠,至少不会把他们当成“杀鸡骇猴”的鸡。上任的三把火,一般不会烧到他们头上。
谁来当这个被烧的“鸡”?
有些人俗称“窝囊废”,他们既不会主动拍马屁靠拢上司,也不敢反对上司错误决定。如果拍马屁或者说积极做事的人对新领导者来说是正能量,“刺头”、“睚眦必报”的人算是负能量的话,“窝囊废”就是“零能量”。胆小如鼠、毫无行动力的“窝囊废”是最理想的“烧鸡”。
《春秋公羊传》的作者之一公羊高说:“九世之仇犹可报乎?虽百世可也。”孔子曰:“王道复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犹可报也!”
儿皇帝石敬瑭向契丹割让燕云十六州之后,中原王朝失去这片北方屏障。宋太祖赵匡胤不忘收复燕云,曾在内府库专置“封桩库”,打算用金钱赎回失地。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与辽人激战,宋军大败,燕云故地未得收复。
400多年后,朱元璋在南京誓师北伐,徐达和常遇春攻克大都,燕云十六州重回中原王朝怀抱。
记仇是古圣先贤赞同的,有了“大复仇理论”,“大一统理论”才有了实现的可能。燕云十六州的收复固然是出于军事目的,但与复仇主义思想的深入人心也是分不开的。倘使“得过且过、苟且偷安”取代了“十世之仇,犹可报也”,现在的中国版图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吧。
事物都是有对立面的,正如一个硬币,必须有正面和反面。记恩和记仇也是一样的道理,片面强调一点就是毒鸡汤。
爱是硬币的正面,恨就是硬币的反面,有爱必然有恨。我们爱好和平,但我们也有原子弹。
爱所爱的人,必然恨侵害她的;爱自己的民族,必须恨危害民族的;爱自己国家,必然恨危害国家的。如果没能力去恨,就如同零能量的“窝囊废”一样,他的爱毫无实际意义。只能做花瓶,用来作装饰,或者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