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过冬,除了靠一身正气,还靠“抖”,抖腿、跺脚,暖暖的。
我这个南方人,来自湖南,现居广州。
在广州过冬,“冷”不过一个月,上身可能厚点一件薄羽绒或者一件绒衣就轻松搞定,下身无需秋裤,甚至一些朋友选择九分裤或者短裤。广州不冷,暖过冬,好像有个词叫“广州热”,说的就是这里。
我的基本款羽绒与绒衣,都是优衣库的款,相信和好多看文的朋友一样。优衣库的这款,很关键是轻薄,用它自带的小兜,压缩打包,出去玩带上还是挺方便的 ,就像它的广告里说的那样,“出门嗨皮,随身携带” !
但如果要回老家的话,比如说过年回家,回湖南,自然是得再加一件毛衣或者穿件大风衣,下身穿条厚的牛仔裤什么的,走在外面的话,穿上一双马丁靴。
但好像这些都不是什么神器呀!我再思考几下。
一下。
两下。
三下。
想到了。棉鞋,亲手纳鞋面鞋底,亲手上绒做的棉鞋。
最早穿的棉鞋是姥姥做的棉鞋,黑色的鞋面,厚实的底部。
底是一层层布纳出来的,根据鞋样子,一层层摞上去,脚底的边缘由于糊浆较多,非常硬实,需要先用专门的针穿孔,才能上线。线则最后用自家搓出来的麻花线,顺着针孔一针一针地纳,结实的打底。除了边缘的孔与线,鞋边往里走,还需要继续纳,用麻花线与布的阻力,将鞋底做得十分结实。
鞋面,分至少三层,也是根据鞋样子剪出来的,一层厚的鞋面,是用布、浆糊等一层层粘出来的,这一层厚实,也有塑形的作用;一层里子,这样使得脚在里面的舒适度;一层面子,面子一般都用黑色的灯芯绒,亮堂耐脏。在各层之间,再将棉绒塞满,这样鞋子便变的非常温暖,温暖到有时候,甚至觉得脚在发烧。
关于鞋样子,家家都有鞋样子,每年会根据各家人的脚做不同的鞋样子,尤其是小孩发育阶段,鞋样子会经常变化。而且为了保证鞋样子的平整,一般鞋样子,都会压在箱子底,夹在本子或者专门的夹子里,这样既可保持平整,也可以保证不被贪玩的小孩子找到弄丢或者弄坏。
手边没有旧照,我上网找找看,比划一下。
逐渐地,姥姥的眼睛不好使了,于是就开始穿我母亲做的棉鞋了。偶尔姥姥会将面子纳出来,我母亲来进行加工处理。后来,逐渐长大了,脚型固定了,一年也没几次在家了,于是我的棉鞋,就只是成了我回家过冬才穿的鞋了。每年出去了,母亲将鞋或浆洗、或晾晒,整理干净,收进阁楼上。再等我,每年回家前几天,母亲就会拿出来再晒晒,如同冬天的棉被一般。回到家穿上,还能感觉到阳光的味道。
写着写着,突然有点想家了,想姥姥了。希望姥姥在天上过得好。
一双棉鞋,穿上,暖过冬。
再想想,还有什么神器。
在南方过冬都会有生炉子或者用电暖桌的习惯。一个暖炉或者电暖桌,也是一个必备的神器。一家人围坐在暖炉或者暖桌旁,煨一壶酒,打个扑克,摸个麻将,一个个冬天就这么过去了。
暖炉或者暖桌,不是很南的南方家庭必备单品。
待开春,就逐渐暖了,花也开了,整个都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