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作息不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还要承受大量负面信息。一个理想主义者由于缺乏自身和外界的充分关爱与休憩,正能量消耗殆尽,用心理学术语来讲,这就是职业倦怠和职业耗竭。
然而搬运这些专业词汇并没有什么用,这背后,每个真实的内心,体验着怎样的焦躁和无奈?呈现了怎样的冲突和对抗?
本期小烦专访,带你走进新闻人的日常。特邀顾小烦心理咨询师,和你一起分析他们的职场故事。
受访者:良哥-某大型纸媒管理层,从业10年以上
我是复旦博士毕业,从实习生干起直到现在。刚进去待遇不错,我稿子写得多,十多年前一个月就能拿一万多,有时近两万,我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当时真是很开心。
做记者的那几年印象比较深的是做调查记者的时候吧,有没有在工作中遭遇危险?你指什么?反正我有被警察抓过啊(笑)。
这么说吧,你们在新闻里看到拿着针孔摄像机,和保安斗智斗勇甚至发生肢体冲突,简直就是家常便饭见怪不怪了。记得有一次我们采访一个事故受害人家属,得知家属被安排住在某酒店7楼,我们就定了8楼的房间。当时我们的司机操着本地话,很容易就混了进去,但有人一听我们几个记者操着外地口音,冲着我们就喊:“你们哪来的!你们是不是记者!”伸手就把我们往外推。
这些真的不算什么,做这一行就该接受这样的工作状态,只要我们辛苦做出来的稿件最后能在好的版面发出去,这些辛苦真的都不算什么。
我算是个有强烈新闻理想的人吧,但是在这个行业待这么久,我也慢慢产生了很多困惑。
曾经记者是个收入高、形象好的职业,但这十几年下来,新媒体自媒体风起云涌,传统媒体不仅工资不涨,主流话语权也被新兴媒体夺走。再加上近几年新闻行业常常爆出丑闻,舆论对记者这个职业诟病重重,针对记者的负面消息常被夸张放大,不了解的人很容易以偏概全,然而我所了解的大部分记者职业操守标准其实是非常高的。
关于这些负面舆论带来的影响,还记得2011年我报道一个污染事件,当地民众深受其害,听说有记者来了,骑了30多辆摩托车来欢迎我们,给我们开道,沿河走了40多公里,那种自豪感记忆犹新!但就在3年后,我们去报道一个环保事件,当地人见我们就说,你们就是来敲诈的!还不就是要钱吗!然后甩给我们一叠钱。短短几年那种差异,唉,身在其中真是有苦难言。
近几年身边的媒体朋友也渐渐离开了这个行业,但我们建了个群,一直保持沟通,只不过五六年时间,我们的群名一直在变,六年前是“XX媒体群“,一年后改成”XX传媒沙龙“,两年后成了”落寞老南人群“,又过了半年被改成“驻沪CEO群”,因为身边很多资深媒体人在媒体行业落寞之后都跳槽去了大公司或是自己创业了,媒体人都成了各行各业的管理层,想想既高兴,又悲哀。
我是个爱聊的人,话唠一个,身边的兄弟也大都是同行业的,聊起这些苦衷很能感同身受,所以工作中这些状态和他们发泄发泄也挺好,不过我有个性格偏内向的做新闻的朋友,去年竟跳楼自杀了。
记者这行致力于看到社会上的问题,并在第一时间记录下来,所以会接触各种社会阴暗面,如果没有好的发泄渠道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问题。我身边的朋友不少也是很奇葩,就是因为做记者接触了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就算是之后不做记者了,这种挖掘社会黑暗的思维方式却很难摆脱,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是挺难保持良好心态的。
顾小烦心理分析
良哥是做调查记者出身的,多年经验的磨砺让他将工作中的危机、冲突视作常态,然而记者荣誉感的消失、行业的没落,强烈的冲击着案主内心。一头是对新闻行业的理想、对人性价值正确的追求,另一头则是现实中日日需面对的人性丑恶。如何面对负能量侵袭是摆在每个新闻人面前的一道题,这道题考验着我们的内心是否足够强大。
能处理好这样的冲击不是件易事,专业心理咨询师将处理负能量作为本职工作,他们也需要进行专业督导来化解内心矛盾。良哥做的好的地方就是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许多情绪在朋友圈里宣泄掉了。因而如果你正经历相同的困扰,建议建立一定的朋友圈,寻找可以能够理解自己的对象获得倾诉。同时对这种人际冲突进行梳理,进而不带有心理负担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受访者:园园-某大型都市报综合新闻部社会新闻记者,从业10年以上
我是广告学专业毕业的,后来某报业集团有考试,想着试试,没想到就考进来了。刚入行感觉很酷,充满挑战,这是我从小的理想之一,能实现很是兴奋啊。
不过进来之后才发现,那种超人、英雄般的正义感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如果想解救人类可能一个月也出不了稿,这在一家日报可能分分钟被开除吧。
我比较烦的是总有段时间拼命找选题,那段时间会高度紧张,吃不好也睡不着,因为我们突发事件很多,动不动领导就一个电话打过来说要去哪里哪里采访了,所以我们必须提前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好,来应对这些突发情况,所以每次遇到选题找不到的时候真是非常焦虑。
我做过记者也做过编辑,两个行业都很忙。记者工作时间不固定,白天做好采访要迅速出稿给编辑才能赶上进度,单位时间的强度很大,周末几乎都不能完全休息,遇到采访照样出去,要不就在家找选题、写稿件。做编辑也是压力很大,有时记者拖稿,我们编辑的时间很紧张,短时间内要看大量稿件,同时思考版面计划,记者弄错的细节要一一核实,缺的图要帮忙补上,很烧脑,别说吃饭,连厕所都来不及去。
最主要的是几年前我当了妈妈,才真心感受到做都市报是个吃青春饭的行业,工作压力大,时间又不固定,我常常晚上到家儿子就睡了。加班的时候我感受到的不是工作多辛苦,而是又错过了和儿子相处的时光,心里很不好受。有时候我加完班就奔出去打车回家,就为了在儿子睡前见上几分钟。我只有周末可以长时间陪陪儿子,却又常常被临时叫出去采访。我同事的老公这一点做的特别让人羡慕,他周末会带着孩子跟着一起出去采访,我同事做访问,她老公就带着孩子在附近玩。我老公偶尔也能这样,但毕竟他工作也忙,我也能体谅他。
我最近真的在认真考虑还要不要在这个行业坚持下去,但我真的不想缺席孩子的成长。
“顾小烦”心理分析
园园是社会新闻记者。她在行业内的坚持、热忱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自我要求表明她非常重视个人价值在职业中的展现。然而,另一种个人价值——家庭陪伴更让她难以割舍。这两种个人价值的冲突造成了她两难选择,也让她焦虑不安。
然而个人的焦虑和社会脱离不了干系。作为女性,社会角色的划分常常迫使她们从追求自我转变为追求家庭幸福,迫不得已做出一些放弃。面对个体,社会总有它不合理之处,因此无需将所有压力都归因于自己,那样可能产生更强烈自我怀疑和自我不认同。把视角放开些,也许能看到更多的解决方式。
受访者:悟空宝宝-某港澳电视台记者、主播,从业4年
我学这个专业,对新闻相关的职业抱着一种热忱和幻想,刚好有合适的offer,就带着一腔无知进入了电视民工的世界。
进入之后发现,差距挺大的吧,在港澳电视台节奏很快,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但是这个阶段自我加压会相当痛苦,每一天都在磨合,都在学习,尤其是早班的妹子,每天是半夜3点半起床,有点反人道的哈哈。
早班七点开始直播,之前的准备工作也是相对较为复杂,比内地主播念稿子是不一样的,要翻译,要审核,要自己剪片子,配音,每天还必须习惯性的关注无限的事件。在新闻内容以及血腥画面的取舍上,在很多关于人性和新闻价值的取舍上,都是挣扎。有心力上的挣扎,有身体上的疲惫。做主播时,每一秒钟都要保持高度紧张,剪片子做后期的时候也是一样,慢慢的,可能都和身边的朋友会脱节。
不过没有任何一份工作是容易的,慢慢的做习惯了,新闻也就变成了流水线作业的工作,所以也会失去热情,这是难免的。
现在的工作状态自己会觉得没有安全感,会着急,会觉得质疑自己,会觉得真的变成了电视民工,但是也会慢慢安慰自己,哪份工作又那么容易呢。毕竟其他高薪的工作,比如金融什么的也不太懂,这也是难言的现实问题。以后可能都会逐渐的面临转行的吧。
“顾小烦”心理分析
悟空宝宝刚毕业进入工作时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对这个行业充满了热情和幻想,希望自己能干出一番事业。然而进入工作之后却发现自己渴望表达、渴望展现的个性和才华都被埋没在一个普通的新闻生产链中。无法和体制对抗,只能成为一颗普通的螺丝钉,这对任何一个怀抱梦想的人来说都是打击。
建造一座教堂的渴望变成搬砖民工的现实,对职业的质疑衍生出对自己的质疑,案主语言中透露的调侃语气更显出了自己的无奈。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学会调整和接纳,如何找回逐渐丧失的自我掌控感很重要。就像案主所说,哪份工作又不辛苦?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不仅在新闻行业存在,它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我们,看谁能带着镣铐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