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对国学有更多更好更准确的了解,我特意买了中华书局出版的《四书五经》,满怀激动之情推开了国学的大门,虽然常常看得云里雾里,也只当是自身的问题,直到阅读了《南怀瑾选集》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我的理解力不足。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上面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篇第五,中华书局版给出的解释是:子路听到一种道理,如果还没有去实行,便只怕又听到新的道理。
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了,里面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孔子在这里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子路是一位好学生,孔子到底是想表扬他还是批评他呢?
看看南怀瑾先生的解释:子路最怕听见孔子讲话,因为他怕听了做不到,有愧于学。
子路的品德特别好,武功也好,孔子很喜欢他的这个学生。之前鲁国的当政者来向孔子征询人才,孔子说子路是大将之才,可以让他当统帅。孔子是在夸赞子路,因为怕做不到事理合一之境,等于是自欺,所以他最怕听到老师的教诲。
我们再来看这句: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中华书局版给出的解释是:有人说:“冉雍有仁德,但没有口才。”孔子说:“何必要有口才呢?巧嘴利舌地与人辩对,常常被人讨厌。我不知道冉雍是否可称为仁,但何必要有口才呢?
我看得又是一头雾水,孔子有三千弟子,他认为只有冉雍拥有帝王之才,是可以作君王的人,《论语》第六篇更是以“雍”作为篇名。冉雍出身卑微,有自卑心理,孔子常常用言语用行动去鼓励和激励他,让他的自信心逐渐建立起来,怎么会随意对别人说出不知道冉雍有没有仁德这样伤人的话呢?!那么南怀瑾先生的解释又会是怎样的呢?
有人看到孔子对平民出身的冉雍很好,有点不服气,对孔子说:“你经常说冉雍非常好,他人是蛮好的,仁慈、爱人、宽宏、厚道,优点不少,就是有一点,说起话来不大好听,态度也不随和。”孔子听了就说:“一个人为什么要耍嘴皮子呢?耍嘴皮子是最可怕的,会讲话的人常犯一个毛病,喜欢用嘴巴得罪别人或刻薄别人。说话刻薄别人的人常常被别人讨厌,有时言语给人的伤害比杀人一刀还痛苦。假如一个人没有做到仁的修养,光是利嘴有什么用呢?”
我们继续往下看,有一天孔子问学生子路和颜渊各自的理想和志愿,两学生讲完后忍不住也问了老师,于是孔子说: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中华书局版给出的解释是:使老人得到安逸,使朋友信任我,使年轻人怀念我。
我蒙了,这是孔子说的话吗,他被奉为圣人、了不起的教育家、哲学家……
南怀瑾先生的诠释如下:社会上所有老年的人,无论在精神或物质方面,都有安顿;社会朋友之间,能够互相信任,人与人之间,没有仇恨,没有怀疑;年轻人永远有伟大的怀抱,使他的精神永远有美好的理想、美丽的盼望,或者也可以说永远爱护他们,永远关爱年轻的一代。
我默默地把中华书局的这套书放回了书架上,陷入沉思之中。
假如我无缘接触到南怀瑾先生的书,估计很难再坚持把《论语》读下去了,因为书中很多地方的注释让我对孔子这位圣人的称号产生了怀疑。据百度百科介绍,创立于1912年的中华书局是辛亥革命的产物,在1958年之后成为了一家享誉海内外的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从1912年至2012年,获奖图书累计563种,其中国家级获奖数量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这正是我看重并选择它的原因啊,因为专业,因为专注!
上个世纪有段时期,儒家学说被批判被打倒,不是流传下来的经典文章不好,而是理解上出了问题,后人的解释发生了错误。还有就是老师的治学态度,不问对错,只管简单地复制粘贴前人的讲义。
南怀瑾先生则完全不同,他对儒释道三家融会贯通,经常以佛家解释儒家道家,或以道家解释佛家儒家,从来不照本宣科照搬前人的注释。他选择打破近千年的惯有思维模式,另辟蹊径,尽可能还原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他的讲解风趣幽默,有剧情更有带入感,让大家如同亲身经历了一般。当一个老师能够用真心真情把几千年的历史声情并茂地融入进教学中,带领学生们沿着时间线在众多时空里快乐的傲游和穿梭,我相信没有一个学生会说不喜欢这门课的。
学习路上时常有入坑的风险,请带着智慧谨慎选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