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2021.6.10,中午12.22,记录最近看的书《刀锋》。
因为是毛姆写的,所以买了,之前看过《月亮与六便士》《人性的枷锁》,被他富有故事性,也兼具哲学性的故事情节和描述所吸引,所以这次买了第三本。
大概花了一周不到的时间看完,昨天更是连看了3个章节,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这本书。
联想到一位小朋友,“书实在太好看了,我昨晚又看到12点。”每次见她都在看书,为了看书都不做作业,让老师十分头疼。但最近看《刀锋》我也有种只想看故事不想做作业的感受,甚至出去玩都带着看上一个小节。足以见得这本书的魔力了。
从故事梗概中,了解到了几位主人公的特点,我就被男主角拉里所吸引,我很想知道他是如何追求自己的理想而散尽家财的。这是一直吸引我看到最后的动力。
故事从毛姆的视角,讲述了拉里、艾略特、伊莎贝尔、格雷、索菲等人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生活,美国的崛起与萧条,欧洲的鼎盛和下滑,都在故事中呈现。
作为主角,拉里不是全书出现,而是像个幽灵一样突然出现突然消失,他的每次出现都会打破原有人们的生活状态,他鹤立鸡群,突兀地出现在正常的生活里,被很多人不理解、不认同、甚至反对,但他心中对战争后死亡、罪恶、生命价值、人生真正意义的不断追求,让我非常感动。
我觉得,战争和好友的死亡,是他觉醒的开始。记得书中多次提到,伊莎贝尔始终觉得拉里就是一起玩到大的领家男孩,她始终坚信和坚持这个观点。而拉里在回忆中也会谈到,他在战争前,和其他男孩都一样,日子一天天过,学、玩,无忧无虑,就像懵懂无知的小孩一样。但战争的这段经历以及战友为他而死的这个不可磨灭的片段,改变了原有他的命运和方向,他不再和周围的人一样了,他开始思考人生和命运这样宏大的哲学问题。
他的思考方式也非常有意思,大量的阅读+各种方式的实践,也就是学和做循环或者是同时做,做中思,思中做,不断循环上升。
他最先放弃了物质、金钱,开始摸索,但这个时候,他还是和人群、过往的好友有很大的接触的,后来慢慢的,他脱离原有的社交圈,去寻找其他的圈子,去看更多人的人生,去寻找,后来他觉得还不够,于是下到地底去挖矿,去农场做工,用各种方式去体验人生,再后来,他去宗教里寻找,他始终都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体验人生的不同,感悟人生而为人的意义,生命的意义,这种执着追求的画面,在看书过程中一直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相比之下,他社交圈中的艾略特、伊莎贝尔,格雷,都是在钱、利、荣誉这些东西下不断游走和追求的人,艾略特最终死在了最后一次宴会前,而伊莎贝尔和格雷则在经济崩溃和重新富裕中追求着社会地位和金钱。回看他们的故事,其实也有我们的影子,追逐名牌、网红、别人有的等等,在我们一门心思追求的过程中,是否有另一个视角,看看自己,看看世界呢?但其实,没有什么对错,也没有什么精神追求更值得去追,毕竟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个故事带给我最多的,可能就是拉里在追求人生哲学的过程中的经历。因为从自己的角度审视,我有自己的思考与选择,我因为一次支教改变了过往的很多东西,也通过各种阅读减少了对物质、对外在事物的追求,但我做不到的是完全独立地走自己的路,而不去顾及别人的一点点眼光。所以看着拉里的经历,会有羡慕,也有反思。
我现在在哪?
我要到哪里去?
我准备怎么去?
这些问题会时刻环绕着我,让我继续思考自己人生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许我始终都是普通人,也许我的价值并没有大到改变历史,但是正如书中所说,也许当我影响了一个人,泛起第一层涟漪时,也许第二层第三层甚至再多的涟漪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这就很不错了。甚至如果没有泛起一点涟漪,那又有怎么样呢?我对自己的人生无憾,我努力地在追逐和寻找,这就是我最大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