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对历史很淡漠的人,历史成绩也不好,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只停留在高中历史书上。当影片在我的豆瓣广播里被刷屏的时候,我依然反感,觉得电影是蹭“慰安妇”的题材。
直到无意中知道,电影名字叫二十二的来由,是因为导演开拍的时候,中国纪录在册的“慰安妇”仅剩二十二名。而四年后的今天,仅剩八位。然后就这么看到了电影海报的“深情凝视”。
突然就对这四个字生出无限的好感,对她们而言,不必同仇敌忾地痛骂,不必感同身受声俱泪下。没有怜悯,不必哀叹,唯有真切和真诚足已。
再加上冯小刚的大力转发,我买下了电影票。
排期的确少,一晚上,只有一场。我本来打算第二天去,却害怕也许明天就可能下架了。匆匆吃完饭,就赶去电影院。这一场,还是个小场,情侣包间,能容纳还不到40个人。
■□■
电影看到第十五分钟,我忍不住拿起手机,想百度下导演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片,为什么要让这些老人像博物馆的标本一样被人参观?
她们不是什么物种,为什么要这样被计算?一开始,我并不能明白导演的深意。在镜头前面,她们只是普普通通的老人,导演什么都不说。
电影也什么都没有说。这只是一部纪录片,平淡、冷静地记录老人们的生活,如果拿掉老人对那段记忆的采访,这部片就像二十二位老人的晚年生活剪影,像一锅白粥,熬到最后,也是淡的。
因为“慰安妇”的身份,她们变得不同,谁都不可否认,她们是藏着巨大伤痛的一群人,默默承受历史的齿轮。
第一位老人,我不记得名字了,她对镜头回忆了一些,但到最后,她说:“不想说了……我不想说了……”她老得像个孩子,蜷缩着身子,到了这把年纪,五、六十年都过去了,依然泪流满面。
■□■
而在一个小山上,一位同是“慰安妇”的黎族老人过世了,去探访的“记者”,我以为她是记者,导演没有告诉我们她的身份。她坐在老人的床边,挨着老人的媳妇,听着老人离世的细节,突然就失声痛哭。
老人的媳妇喃喃道:“我说她(老人)这么多人关心你,你都……”
“其实没那么多人……”女记者哭着回答道。
看到这句话,我的眼泪啪地就滴落下来。是啊,本没那么多人关心,甚至没人知道她们,她们之中更多人,也许害怕世人的眼光,而一生不曾说出口,藏着不敢说的痛,就这么活一辈子。这部电影,也是由3万多名观众,众筹而来。
在电影的最后,也是这位“记者”,用中国传统的香烛祭拜老人。这个时候,导演终于用字幕告诉我们,她是“米田麻衣,日本留学生”,突然明白导演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片子,突然明白为什么叫二十二。
历史到最后,都是历史书里,陌生的文字,被一代代学生背诵并写在考卷里,告诉我们“勿忘国耻”。而谁告诉我们,在历史里,那些承载历史伤痛的人,如何与历史相处?
历史到最后,都是那一个个人,曾经鲜活着,有血有肉,有笑有泪。
■□■
人终究难免一死,那一杯杯黄土,混着沉重的历史,更重的,是人在历史的长河中,那渺小的命运,是怎样挣扎过,却又曾经散发过怎样的关辉。
“这么大年纪,有啥好说的,过去了就过去了。”
“不说了,反正我自己走了,不讲了。”
她们都不太愿意去讲述,能讲出来的痛,都不叫痛。她们不说,不代表她们介意什么,仅仅只是因为,无法言说。无法用她们单薄的语言表达。
她们其实也算过得不差,也有一些开心的事情。老人李爱连,更是养了一群流浪猫,她没得吃,都要给猫吃。
场景里,我们总能看到贫瘠的乡村,但一位叫李美金老人,不到一分钟时间,可以在镜头面前用柴升起火,炒着一盘菜。没有煤气的日子,照样过。
她说:“我平时挺闲的,挺好的。”
就是这样平淡地记录着,顺带在电影谢幕的时候,写了一些老人的语录。其中一句是说:“希望中国和日本一直友好,不要打仗,因为一旦打仗,会有很多人死去。”
这些老人,在片子里,我们没有看到一句恨,只是偶尔的伤痛,会在下雨的时候,孤独的时候,为她们的晚年生活带去一份不可言语的惆怅。她们不是冷漠,不是害怕,更不是觉得可耻。她们只觉过去已过,不必浪费这么多情绪,就像老人跟摄影师说不用拍了,不必再浪费胶卷一样。
她们其实是平凡的老人,看日出日落,没有什么不同。
■□■
而我们,大概可以借影片记得她们的慷慨,见证过顽强生命的存在,就像那位日本留学生说“如果是我,我肯定会很恨伤害我的人。但婆婆不会恨,还坚强地活着,活的很开心。”
我宁愿有些疼痛被触碰,也好过她们就这样默默消失在历史的河流里;我宁愿有人深情凝视过她们,也不愿她们就此默然孤独一生。
这是一部沉重的片子,它的沉重不在于它的题材,而是在电影院,少有这样沉重、甚至赤裸就是生活原本样子的影片。我们看了太多制作精良的好莱坞,更难以接受生活那露骨的直白。它没有重现历史的炮火和铁骑,却用一个个人,让你感受历史让人窒息的味道。
但,别害怕。作为人类,作为炎黄大地的种族,我们都应该庆幸,这些点滴被记录,我们还能去深情凝视,不至于让我们对子孙说起时,只有止步于教科书的认识或是对家国仇恨的盲目怼怨。
■□■
电影散场的时候,很多人没有走,在看末尾的语录。但我也看到前排的妞儿拿出手机在美颜自拍。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候我想起李笑来说的,人和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那种差异程度,不亚于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别。
这样一部电影,在我的世界里,是不允许成为配一张自拍图,然后晒自己多么有独特品味的事情。我内心期待更多的90后可以来看这部片,却又无法接受它被如此消遣。
但愿每一个你,都曾在伤心的时候,被陪伴过,不求理解,但求“深情凝视”。
但愿每一个你,不会在意题材,而是认真的,回望历史,不麻木,也不盲目。
最后,真的希望你们都能去看。不是去参观她们,而是报以深情凝视,去看到历史背后的人,去读懂这个世界,人与历史的和解。
后记: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回忆起影片的画面,禁不住默默流下眼泪,字数也禁不住越写越多。这是一部直指人类内心的影片,像一坛老酒,入口醇静,却不知后劲这么猛,让你顿觉怅然若失,却又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