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放假在家看了部电影,名字叫《驴得水》。它属于开心麻花进军电影领域的第二部电影。
整部电影没有什么所谓的大明星,简单的场景,简单的几个人物,但难得的是,整部片子配乐简单经典、台词契合个性、人物刻画鲜明,随着剧情拉开,各主角将角色演绎的点滴到位。
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或发生过的事情是小说、电影这些艺术创造的源头灵感发源之处。而这些艺术作品又再次加工,或夸张、渲染、集中矛盾等情节描绘使得这些作品更加耐人寻味。
无疑,电影《驴得水》有着来自生活浓厚气息,影片里一些桥段,都可以从现实中找到参考系,同时又有着高于生活的深度,剧情矛盾不断集中突出,事态发酵变化,影片人物刻画的鲜明生动,蕴含着对人性的隐喻和讽刺。正如影片海报宣传语:“讲个笑话,你可别哭。”
影片的前段张一曼、周铁男、裴魁山插科打诨互相戏虐,荤段调侃,男男女女倒也笑料频出、热闹自在,令人忍俊不禁。后半段随着特派员来临检查引发的一出出闹剧之后又让人心情沉重,引人深思。
电影简介
电影讲述了1942年的中国,那个时候中国还未解放,想给山区孩子提供良好教育条件的四名老师不畏条件艰苦怀揣热情来贫瘠乡村办学,将那里的雨神庙改造成教室,开办三民小学。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初衷是进行乡村教育实验,理想是致力于改变中国农民的贪、愚、弱、私。
因山区贫瘠缺水,每回出去拉水需走二十多里山路,为了解决用水难及争取教育局更多拨款,把一头驴需报成老师,顺理成章的用这个虚报的老师薪水解决养驴的经费困难问题,“吕得水”老师由此而来。
后逢教育司特派员检查以及美国慈善资助家的来访考察,为害怕“吕得水老师”虚报事件败露,让一个铜匠冒充“驴得水”,事态不断演变而产生出一系列荒诞可笑又可悲的闹剧。
感受人物
来自大城市的这四位老师,性格刻画饱满真实。为了教育理想,他们离开大城市来到这个吃水都困难的贫穷落后的偏僻山村,洗一次脸都是奢侈。片头中他们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惜捐出自己工资作为奖学金。在前半段,正如他们在聚聚气里面喊的,他们团结、乐观,朝着理想奋斗。
另一面,随着剧情反转,闹剧登场,他们所想改变农民的贪、愚、弱、私理想恰恰是在这一出出闹剧中他们自己身上所暴露的人性阴暗的一面:贪婪、懦弱、虚伪。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人性里面没有完全白与完全黑,更多的是中间段的是与非之间的灰。
一曼
身姿曼妙,追求自由的一曼总是穿着旗袍,大大咧咧,风情万种,笑语盈盈。不管什么情景,乐天达观,明媚的脸上,闪烁着天真阳光的神情。比如在铁男捐工资她也捐,在老裴紧张想着是否招了照实讲时,她来和老裴玩不眨眼游戏,调侃铁男不敢表白佳佳负了大好春光,她剥着蒜头清唱着醉人的小情歌,在蒜皮飞舞时可爱的抬头笑语着下雪。她追求自由,忠诚于自己内心的感受,在乎自己精神与身体的愉悦,正如她的名字,真实简单,曼妙可爱。
有人批她的行为不检点,自由无底线,为了自己欢愉与目的,与有妇之夫铜匠有染。
老裴的辱骂中伤,铜匠的狠心报复,他们的转变都是源自于他们和一曼的关系。爱不成,恨之深。老裴的道德观念无法接受一曼的放荡,铜匠萌动的初心接受不了一曼骂他“牲口”的污辱。最终,一曼用婚礼闹剧中捡的枪,饮弹自杀,这也是她最后的自由。
于我而言,看到了最后,很难轻率对一曼下定论,对她有种很矛盾的情愫。
就如同罗胖说的,不要害怕自己处于矛盾的状态。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从嘴里说出来的,从笔下写出来的,但是越来越觉得很难定论。第一,怕自己了解的信息不够全面,第二,怕自己持有某种偏颇的立场,第三,怕一时间受到某种特定情绪的控制。
一旦否定了别人,虽然自己能够爽一下,但同时意味着堵住自己看到一种价值的可能性。因为你已经表态支持某一派观点,之后会本能性地找出各种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否定另一派观点。任何问题都可以重新思考,从另外的角度去发掘它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在《驴得水》中于一曼自己而言,她追求美好,享受自己的欢愉,这对于她而言又有何错。她常挂在嘴边的,大好春光不能辜负,从大城市逃离来这找寻这属于自己的自由。她不想爱上谁,也不想被爱,只要纯粹的自由和快乐!这个在那个时代而言,势必被扼杀和摧残。
于老裴而言,你招我是你中意于我,爱是专属而自私,不容玷污,你不该始乱终弃去招惹其他人,特别还是他所不屑的一个底层农民,一个有妇之夫。
裴魁山
裴魁山是本剧中转变较大的角色之一,作为反面角色的他也有曾经善的一面,爱的一面,给人印象更为深刻的则是他那因爱生恨,转变后人性的变形与扭曲。
裴魁山的善:
片子里,在一开始为激励学生上学的经费问题上,校长提议实在没有经费能不能把学校里的那两台显微镜给卖了的时候,一曼不赞成卖,觉得学生们都挺喜欢,卖了可惜;铁男说没有钱也不能卖显微镜,倡导大家一起捐钱。老裴这个时候也说,要实在缺钱的话,他愿意捐出一个月工资。
裴魁山的爱:
那一幕,老裴对一曼表白后,一曼回答他,“你觉得我是那个可以和你厮守一生的人吗,对不起啊,老裴,我以后不招你了。”老裴眼里满怀着爱意,望着她离去的背影,说道,太晚了。
那一刻,觉得老裴的爱很美好。
裴魁山的变:
他的转变之大,让人瞠目结舌。亲眼目睹自己心中的女神与自己看不起的铜匠结合,他深受刺激与打击,恨一曼,恨众人的纵容默许,失去爱情信仰的他,想通过物质享受补偿他那脆弱的内心。再次出现的他穿着貂皮大衣,外在形象包裹与着内在的怯懦。“由爱生恨”,他自己用他的道德标准绑架他的心中所爱,让爱扭曲变形。
最终,他也成了逼死一曼的帮凶。
校长
从始至终,校长对于自己的教育事业是忠贞不二,只要保住了学校,就保住了希望,可以称之为信仰。他有理想,要有教无类,有情怀,要办农村教育实验,有担当,到穷乡僻壤来苦苦支撑。挂在嘴边是办大事要不拘小节,驴得水挂空饷错了还一头执迷不悔的错下去,这样的校长会不会让你想起身边熟悉的某些人呢?
校长型的人,让我联想起老虎型的人格特质。他们的特征是具备高支配性型,积极自信,是个有决断力的组织者。他们主动积极又有着极为强烈的企图心,只要认定目标就勇往直前,不畏反抗,誓要取得目标。在决策上流于专断,又不易妥协。正如校长几次阻止一男的坦白,阻止佳佳,阻止老裴。
他们会重视迅速达成目标,完成自己的事业,不关注细节,他们可能不顾及自己和别人的情感。如,在特派员迷糊中偷翻看包,默许和纵容一曼“睡服”铜匠、拿起剪刀亲自剪去一曼的卷发、逼迫女儿嫁给铜匠。
铜匠老婆
片子中的这个农村妇女,皮肤黝黑,表面的丑陋不堪却极具力量。她为了夺回自己男人,不退让,不妥协。女主将一个野性淳朴、刁蛮泼辣演绎的入木三分。她明是非,不盲从,有血有肉,有胆识。她了解自己的男人,嗅出铜匠的出轨气息。在无证据无把柄的情况下,直接找上门。校长出面都没有蒙蔽过到她,硬是把外遇查实。逼得一曼承认自己做的事,受到了道德谴责。当一曼辱骂铜匠的时候,她反过来还维护铜匠。从这看出她其实是在保卫自己的婚姻。
最后在铜匠春风得意步入婚姻殿堂的之时,硬是扰乱一池春水,把他拖了回来,也顺带解救了一帮乌合之众。这是多么能耐的一个人啊,在她的迅猛行动下,终结了这个故事。剧情淋漓尽致的得以反转。
感受剧情
01场景一:救火,放弃还是坚持
在一开始救火的情景里,在一开始的救火不成,反而愈救愈大。他们放弃了救火,佳佳打水回来看到驴棚被烧,抓起水桶和铜匠倒水救火。
一曼看到佳佳救火场景,前去阻止倒水救火,说打的这些水也不够救,索性不要再救了。——看似有道理。
佳佳说,你不救你怎么知道不够。——通过佳佳的口中道出这个朴素的真理:实践出真知,做都没做,为什么就武断的说不行?从这里看出佳佳的不妥协。
一曼说,你救了晚上喝什么,明天白天喝什么?——在自我的一曼心里,救火救驴棚和喝水相比,水留下来喝更重要。
佳佳说,这水是我打的,是我和得水打的,我再去给你们打!——在佳佳的心里,水这次用完了还可以再打,但是驴棚烧完了就没了。
校长说,天都黑了,来回二十里山路。——去打水有困难就不要打水,不浪费水。
佳佳说,驴棚要没了,驴棚没了,得水住哪?——在佳佳心里,得水已经是给他们每天运水的好伙计,需要好好善待。
校长说,它就是一头驴,你还真把它当人呐。——在校长心里,这头驴只是驴,只是头运水的工具。在后来的剧情里,校长眼里只有他的学校事业是大目标大事,其他都是小事,都是工具,不值一提。不拘小节的校长,在铜匠不肯拍照配合演戏时候,默许一曼“睡服”色诱铜匠;容忍众人对一曼的谩骂羞辱并亲自剪光一曼头发;逼着女儿出国嫁给铜匠……
在这段剧情里,他们的对白经典,人物性格刻画的鲜明形象。
片子中,特派员说,在你们几个人里,只有驴得水老师一个人是干干净净没有污点。
有的时候,人还不如一头驴。
02场景二:铜匠出轨
最后铜匠走的时候,对一曼说,“我回家了,我就不能在这待了。我也不知道啥时候来,见你。我们是什么呀?你看啊,我有老婆,你是老师,我是铜匠。”
铜匠喜欢上了一曼,内心知道自己配不上她,给不了她什么,却也舍不得她。看到一曼的秀发,说卷卷的,好看。一曼剪了一小截给他,他恋恋不舍的离去。转变之前的铜匠,单纯善良没文化,个性淳朴的他是个底层民众代表。隔了多远,还回望着一曼吟唱着蒙语情歌。
“有月光的,夜深人静的时候,大自然是那么的美丽。
每当这时候我就想念离我远去的你。
当我唱起歌儿的时候,仿佛你就在我面前一样。”
反观铜匠,同样是出轨,想起以前看过的一部名为《昼颜》的日剧。这部日剧细致地描绘了出轨者的心路历程,其中有对分别有各自家庭的男主北野和女主纱河厌倦,出轨相爱而最终未能在一起。
在《昼颜》里,纱河的诉求一次次地被她的丈夫漠视,丈夫俊介关心仓鼠远远大于关心妻子,她不满于日复一日的重复无聊的日子。男主北野老师的妻子,专注学术生就,强势的眼里看不见北野。而在相遇相知中,纱河和北野在对方的眼里找回了对自己价值的肯定,找到他们自己的闪光点,就这样,两个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的人在互相取暖,让人不忍责怪,引发同情。
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除了物质、安全需求,人第三需求就是情感和归属需求,都需要感受自己被尊重、被需要的价值。在《驴得水》中,抛开一曼是否有对铜匠动过心,铜匠对一曼的最初的情感也是在一曼的眼里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一曼惊呼他是学英语的天才,在温柔乡里得到尊重的满足。无论铜匠还是北野,出轨的首要原因都是暗淡的家庭生活,都感受着压抑、救赎与挣脱。
两部剧的他们俩的结局一样,最终都是被老婆拽回,回归了原生家庭。无论是铜匠老婆,还是北野的夫人乃里子,虽受到婚姻的背叛丈夫的出轨,但依然努力挽回,力图拯救自己的婚姻维系感情。
不同的是,当铜匠被骂后,他因爱生恨,惊天扭曲逆转,逼众人羞辱一曼,剪去曾经他所迷恋的卷发报复,直至逼死了她,用最粗暴的方式报复这个他爱过却丝毫不懂的女人。而《昼颜》中的生物老师北野,因他的原配妻子的逼迫他不再与纱和见面,他最后的广播里的独白说,心中祝福纱河,感恩和她的相遇、相爱、相离得知爱的喜悦,就算分开也会祈祷对方幸福。
《驴得水》这部电影,是部好剧。从刚开始让人忍俊不禁开怀笑的喜剧,到后面的让人笑不出来,心情沉重,片里细节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解读,去引人深思。影片结尾,一曼唱的那首《我要你》的歌也特别醉人,特别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