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总司令为悼念母亲逝世而写的一篇文章。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写人散文。这类散文的基本特征有三个。第一,叙事的典型性。要求从写作对象生平中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第二,人物形象的鲜明性。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通过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达到使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的目的。第三,情感的真挚朴实。作为回忆散文,是作者出于自身对写作对象真实情感表达的需要而写的,全篇要以情感的真挚作为抒情线索贯穿全篇,达到缘事寄情的目的。《回忆我的母亲》除了这几个特点之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段落间过渡衔接的自然紧密。文章当然都要讲究这一点,但是《回忆我的母亲》这一特点表现得更加明显。这是因为它是一篇在母亲追悼会上所念的悼词。悼词是念给在场参与悼念活动的所有人听的,具有即时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它只能念一遍,通过这即时性的悼词,达到让听众完全了解所记对象、感同身受写作者的情感的目的。这就决定了这篇文章的特点除了语言要朴实、情感要真挚、叙事要典型、形象要鲜明之外,还要求衔接过渡要自然紧密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全体在场人员能够清晰把握全文的脉络线索,从而全面了解人物事迹,体悟作者情感。
文章开篇第一段有两句话。这两句话各自分别交代一个内容。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的缘由:母亲逝世,我很悲痛。第二句,表达对母亲的“爱”的感情,交代本文写作的主要内容: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
可以看出,第一段在全文中的地位是一个“纲”,一为内容的“纲”,二为情感的“纲”。纲举目张,这一段为全文的记叙和抒情奠定了基础。从语言表达上看,具有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特点。两句话直陈其事,直表其情,没有什么特别修饰的辞藻,可谓是言从肺腑出,情由心底生。
母亲勤劳一生,是建立在家境的贫苦基础之上的。家境的贫苦,是母亲勤劳一生的底色,更是全天下劳动人民的共同遭遇的反映。因此,在记叙母亲的勤劳时,不忘记交代“家境贫苦”这个基础,这是写好母亲形象的关键,也是文章最后由母亲联想到全天下的劳动人民,升华对于母亲的感情,表达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的决心的基础。
所以文章的第二段简要交代家庭成分和籍贯,以及社会关系,突出家境的“贫苦”。第三段简要交代母亲养育后代的悲惨情况,突出家境的“贫苦”。这两段为下文具体记叙母亲的“勤劳”事迹打好了底色。
从第4段开始,记叙母亲一生的“勤劳”。其中第四段,围绕“母亲是个好劳动”来写。这一方面又从两个角度来写。其一是母亲每天清晨起床时间之早:总是天不亮就起床。而且特别强调,是“从我有记忆时起”,这就表明母亲的勤劳不是一朝一夕、一天两天的事,而是经年累月,十几年如一日、一以贯之的事。其二是母亲劳动种类之多: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作者用了两个“还”字来强调母亲的劳动种类之多。第一个“还”,“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表达的意思是,“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这一日三餐,一家二十多口的饭要天天做好已经是很忙碌劳累的事情了,除此之外,母亲还要另外干“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这么多的活儿,可想而知有多么累。第二个“还”,“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这个“还能”,表明“挑水挑粪”本来不是妇女们的分内事,但是母亲“因为身体高大结实”的缘故,又添了这一项劳动。两个“还”字构成的句子,表意清晰,层次分明。
第三段写“我”从小就知道主动帮助母亲干活,分担她的劳累。从与第4段的关系来看,这依然是“母亲是个好劳动”这个中心句的延续,是从“我”的角度来侧面表现母亲是个“”好劳动的特点。同时特意交代“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表现母亲对“我”的影响,为后文第14、15两段阐述母亲对自己的教益,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做铺垫。为加强上下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特意在第5段开头用“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来衔接过渡。
第6段,从母亲的“聪明能干”的角度来体现母亲的“勤劳”。作者同样注意上下段之间的衔接过渡。第一句,“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用了一个转折句承起。上句“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承接上文2-5段的记叙,“自然”一词表现出承接的特征。如果试着把“自然”一词去掉,就可以体会出这个词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下句“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启下,是这一段的中心句。作者从两个方面来举例说明母亲的”聪明能干“:一是从”吃“的方面,一是从”穿“的方面。两个方面在写法上都呼应首句的写法。先写佃户家庭的生活如何”艰苦“,再写母亲如何”聪明能干“,用前者衬托后者,起到对比突出的效果。写”吃“的方面,拿地主富人家作对比,地主富人家对这类饭食”看也不看“,表明饭食粗劣难吃,而”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两者对比,突出母亲的”聪明能干“。写”穿“的方面,先写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接着说明这种布的特点,特意点明这种布的名字——家织布,以表示它跟一般布是有区别的,然后用铜钱的厚度来对比说明“家织布”的显著特点。最后从穿着效果方面说明这种“家织布”的好处。体现出母亲的“聪明能干”。从结构来看,这一段的首句和两方面举例之间内容相互对应,结构整齐协调,表现出很清晰的条理之美。
第7段中心句是第一句“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从整个大家庭的劳作分工组织的背景上来写母亲的“勤劳”,可以更清晰地表现母亲的“勤劳”的价值。“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这个句子就极好地表现了母亲“勤劳”的率先垂范作用。“第一个起身”,表明母亲行为的自觉主动,不需要别人的催促。接下来用两个“接着”表明母亲的行动带给其他人的良好影响。正是由于母亲的带头作用,才使得这个大家庭每天的劳作都显得“有规律有组织”。从整个大家庭的角度来写,还能扩展出母亲性格上的其他特点——任劳任怨、性格和蔼,从而丰富了母亲的形象,使得母亲的形象特点更加鲜明生动。这一段的最后一句“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既是对本段内容的总结,也是对前面文字的母亲形象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