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根据英国的童话故事《柳林风声》的动物主角,而创作的一本心理学书籍。
书中的主角蛤蟆先生,是一个富二代。他穿着讲究、风度翩翩,有祖传豪宅和继承的事业,他爱开跑车爱喝酒,爱炫耀和吹牛。
在别人眼里蛤蟆先生是一个开朗爱闹的人,一个能常常讨得大家哈哈大笑的人。
在一次酒后,蛤蟆先生偷了一部车又抢了东西。他因此被判入狱20年。
在狱中朋友的帮助下,他出狱了。回来之后他的蛤蟆庄园被黄鼠狼霸占了。
昔日伙伴们帮助,他夺回了蛤蟆庄园。
但是此后他在蛤蟆庄园里却日渐的消沉下去,他邋遢懒惰,不爱出门。前门封上了,只留后门进出。
他的客厅已经布满了灰尘,他终日在厨房旁边的小屋里发呆,与电视为伴,一蹶不振、郁郁寡欢。
他朋友带领他去了苍鹭那里,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蛤蟆有什么样的原生家庭?
蛤蟆的父亲对蛤蟆非常严厉,它从来都是用训斥和挑剔态度对待蛤蟆,蛤蟆的母亲极度顺从父亲,虽然她偶尔拥抱蛤蟆,但是每每看到父亲就推开蛤蟆。
蛤蟆在童年用依赖、顺从、道歉、取悦期望得到父母的爱。
蛤蟆在咨询中学到什么?
1、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带着伤,能帮助你的只能是你自己。
当蛤蟆被朋友带领第1次拜访苍鹭的时候,苍鹭让蛤蟆确认是他自己想要来的。
我们所有的改变都要由自己来起心动念。我们必须要有主动的想要改变自己的发心。只有这样我们才愿意为改变来承担责任。
当蛤蟆跟苍鹭诉说,他的朋友老獾、河鼠、鼹鼠不顾它对感受,对他造成的压力和痛苦时,
苍鹭说:“你还要把痛苦归咎于别人到什么时候。”
当你决定自己承担责任,你不再把痛苦归咎于别人。
2、我们每个人都有儿童状态、父母状态、成人状态,这三种状态在每一个人身上存在。
①儿童自我状态。儿童天生就会的情感,比如热爱、深情、愤怒、忧伤、恐惧。这些天生就具备的情感,是我们的儿童状态的底色。
在儿童时期,我们并没有通过思考和思维来决定我们的行为。
但是我们通过经验来寻找我们的应对,来达到生存的目的。
当我们遇到问题,我们会表现出依赖、顺从、取悦。
如果成年后的某些事情引发儿童状态,我们会表现出相同的依赖、顺从、取悦,导致自我被压抑。
我们并不会通过年龄的增长摆脱掉儿童状态。成人会常常掉入到儿童自我状态。
他们既情绪多变,也顺从依赖。在这种状态里是不会有任何成长的。
②父母自我状态。如果在儿童时期,父母对孩子有太多的评判和指责,那孩子就会把这种行为以一种模式习得。
他不但善于批判和指责他人,也善于评判和指责自己。
这种人经常以审视的眼光看待他人,也常常教育他人。
他们这样做时,也会像自己的父母对他们一样,说我是为了你好。
再父母状态中的人,对是非对错的价值观根深蒂固。他们似乎永远追求正确,让亲情、感情少了温清。
这种人,常让人感觉冷漠和不近人情,会给身边的亲人朋友带来压迫感。
③成人自我状态。成人状态下的我们,对情绪的烦恼、怨恨、恐惧,会有理智的分析。
我们会比较清楚,情绪反应的不一定是事实呈现。我们的恐惧、焦虑的想法更多来自于我们的不安全感。
在成人状态下,我们既可以看到情绪来源,情绪背后的本质,也可以接纳我们的情绪。
痛苦则看痛苦流过,恐惧则看恐惧穿越。
我们能够摆脱掉情绪的控制,用合理的行为、行动,解决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把自己调整成成人的自我状态呢?
当我们了解了这三种状态都会出现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就能观察到我们生活中的某一刻,他处在哪一个状态里。
在儿童自我状态的时候,我们像儿童那样,容易情绪化。我们也会呈现出像儿童一样的依赖和取悦型人格。
我们会依赖于外界给我们的评价,就像期待父母给我们的赞美。
在父母自我状态中时,我们会复制父母的控制。我们会用说教的方式,想把自己的理念强加给别人。
我们也会模仿父母对自我进行批判,让,自己在深深的愧疚感中痛苦。我们觉得自己不配得、不值得、不够好。
无论是取悦依赖,还是批判和自我批判,我们都应该看清,并调整回到成人自我状态。
3、人生的四个坐标。
苍鹭问蛤蟆,你怎么看你自己,你好吗?你怎么看别人,他好吗?
苍鹭说人生有4个坐标:
你好,我不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也不好;我好,你也好。
①你好,我不好。
在这个坐标中的人把自己定位成受害者,觉得自己是一个弱者,可怜兮兮。
这样的人热衷看自己的缺点,看自己的不足。不敢说,不敢做,不敢承担,不敢改变。容易自责,焦虑和抑郁。
②我好,你不好。
这样的人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很容易责怪和攻击别人。具有挑剔型的人格特质。也容易产生愤怒的情绪。
③我不好,你也不好。
这种人是生活中的反社会型人格。他们觉得自己是糟糕,也觉得别人没有一个是好人。他们恨自己也恨别人。
④你好,我也好。
这种人看到自己的独特,也看到别人的优点。他充满自信,同时也信任他人。他觉得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也觉得自己常常遇到善良。这种人热爱生活,也热爱他人。既能够愉悦的独处,也善于融入社会。这就是我们最应该定义的人生坐标。
经过10次的拜访咨询,蛤蟆探索了自己的童年,了解了自己,释放了情绪。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结尾就是。
最后一次咨询的时候蛤蟆愤怒的问苍鹭,你总是问问题,问我怎么想的,你从来不告诉我你是怎么看我的!你就像我的父亲。
苍鹭定定的看着蛤蟆,没有说什么。当送蛤蟆出门的时候,他说我们下次在最后见一次吧。
蛤蟆回去之后,心情愉快,他开始计划怎么开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那天早上去见苍鹭,他骑着自行车,一路哼着歌儿,看着风景,到了苍鹭家里。
他们又聊了独立和共生。直到蛤蟆到了参加聚会的时间。
蛤蟆对苍鹭的对抗,有一种意义。从情绪层面,他既允许自己释放愤怒情绪,不再压抑,同时,也接纳释放情绪后的自己,不再自责。
从关系层面,蛤蟆从对苍鹭的依赖关系(儿童自我)走到对抗依赖,最后独立(成人自我)。
蛤蟆去参加聚会,他不再夸张的玩笑,他沉稳、也愉快自在。他和朋友们宣布了未来的目标,他卖掉产业,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充满信心开始了新的生活。
补:
是什么使蛤蟆走出忧郁了?
蛤蟆从小习得服从、顺从、取悦,他在成年后仍旧用儿童关系对待和动物们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必定让蛤蟆不能满足自己的感受,他的受害者心理压抑又痛苦。
蛤蟆父亲给他过多的批判指责,使蛤蟆常常像父亲一样指责自己。无论什么事情,他都觉得自己很失败。在蛤蟆内心,他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但是,他又陷入自责不能自拔。
当他在人生坐标上,重新定位自己,他开始勇敢的爱自己,鼓励自己,他不再讨好别人,他知道,它无法改变童年,但他可以改变如何定义自己。
当你重新定义了自己,你就重新定义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