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篇文章讲述了数据来源,数据呈现,以及各种数据的重要性. 这里讨论一下各种数据的组合的使用.
1. 考试院的数据与高校数据的组合
各省考试院的数据呈现的形式不同,这里只能讨论一些常见的. 如果你有问题,欢迎留言进行讨论.
如果考试院公布了高校录取最低分,这个时候,高校的录取数据和考试院的可能不一样.常见的原因是考试院的是含加分,高校公布的可能是不含加分的. 考试院公布的可能是投档线,高校公布的可能是录取分数线. 考试院公布的可能是安排批次公布的,高校可能是所有的招生形式的录取结果.
如果考试院没有给高校投档线,录取分数线,给的是考生的分数段,很明显,高校的数据给你比较准确的录取信息.
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部分省份,比如天津,河北的高分学校的学生分布给的很不好,比如这个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是640,结果学生分数分布告诉你都是640分,对报考没有帮助. 这个时候,就需要高校给的专业数据了.
2. 投档线(录取线)与征集数据的组合
这个组合的影响是少部分考生. 假设一个高校参加征集了?是不是表明当年报考这个学校的人数不够?在志愿优先的模式下,通常是这个原因,即报考的人不够. 在平行志愿下,对于接近批次线的学校通常还是这个原因. 但是也有其它原因导致高分高校不得不退比较多的学生的档案,从而没有录满. 还有一个可能是本省的高校的征集可能是机动名额有富裕,参与了征集.
当一个学校参与了征集,如果你的成绩在批次线,你是否应该报考. 答案是看参加征集的原因是上面哪一条?这点对于二本三本合并的省份特别重要. 成绩在三本的学生应该认真读这个部分.
3. 考试院数据与教育部数据的组合
很多省的数据给的都不全. 比如只有学校的数据,没有专业数据. 教育部的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要小心. 原因请参看本系列前面的文章.
4. 高校投档线与专业录取线的组合
高校投档线是我们判断是否可以报考某高校的重要依据. 但是在参考专业录取数据的时候,要考虑专业录取分数线和高校本身的分数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要考虑相对的分数,即高出学校录取分数线多少?
至此,本系列基本上将数据的主要内容讲述了一遍. 没有讨论,比如新疆少数民族的数据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