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坐标中国福建福州。
不久前,大长乐撤市设区,正式更名长乐区。作为“政盲”的我来说,不知道有啥区别。但作为百姓来说,听说长乐福州的区间高速不收费了(至今还在收费),长乐户籍出入港澳台不需要跟团的L签,直接可以G签了。
作为长乐福州的典型城乡结合部成长的我来说,常驻福州多年,更多的信息都是来自朋友。
虽然长乐福州只有差不多60多公里,但是我还是很少回乡。除非重大节假日,一般很少回去,因为那里不是“家”,只是乡。
我来自这个长乐最土豪的城镇——金峰。一个因偷渡,走私闻名遐迩的小镇。我曾经觉得挺自卑的,害怕因为来自这样的小镇被人歧视,被孤立。
后来我发现真的想多,因为我没有机会去到北上广,最多也是搬来到距离金峰几十公里的福州而已。大家都来自八县,大家的身世背景差不多。用我们的本地化叫“七哥八哥——差不多”。
而且那是特殊的年代,特殊的选择。但凡还有其他选择,谁都不愿意走上冒着生命危险,背井离乡的道路。
丝毫不夸张,在如今的金峰土豪家族中,百分之百都有“美国梦”的追逐者,我家也不例外。但是,在美国的他们过得并不好,仅此而已。
好了,简单的做了介绍以后,我想和你们讨论的话题,真正让长乐成为一个“网红城镇”的现象。豪华的“婚丧嫁娶”。
今天是个好日子吧,朋友圈被婚礼刷屏,自从“移风易俗”之后,很少见过比较大的婚礼场面了,今晚有个婚礼的视频引起我的关注
在我的朋友圈,我把这两位妈妈评为2017年最佳妈妈婆婆奖。
获奖理由是在我的朋友圈没有见过比这两个妈妈婆婆更用心的服装造型,美丽,端庄,优雅。
从来,婚礼的主角都是新郎新娘,双方的父母都是陪衬。
而看到这样的照片,我真的很感动。因为这一天,她们也值得这样的婚礼。
在妈妈那个年代,物质不像现在这么丰富,生活也是相对困难。听说那个年代的婚礼有钱的有仪式,没钱的就是一床新被子,就是夫妻了。
有了孩子,他们有的被迫偷渡出国,走私买卖,背井离乡。所有的选择都是为了“爱与责任”。留守的只剩老弱妇孺了。妈妈,再也没有美丽过了,生活中的焦点从来没有自己,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兄弟姐妹要吃饱。真的就是这样。
视频中的家庭是幸运的。是那一大波冒险者里幸运的一个。最终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成了我们所谓的土豪。有房有车有存款,儿女成家,幸福美满。因为他们幸运啊,幸福啊,模范家庭肯定就值得被传颂啊。
我不否定土豪的存在,但是那真的只是少数的少数,更多的就是普通家庭,甚至至今务农。
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有几个典型特地:表面化,片面化。“以偏概全”“以少论多”“以地方论身价”的谬论。
现在我很少主动说自己来自长乐金峰,因为我不喜欢后面被定义化的一些东西。比如“女孩很贵啊”“家里很有钱啊”,就是忍不住翻白眼的那种感觉,我家务农,三代务农!!!!
而且,再说一点。我从来不觉得这些表面化的幸福是幸福。
大部分子女成婚,先不论婚礼豪华不豪华。至少,他们结婚的基本配备房子,车子,票子。都是来自双方父母。有时候我搞不清楚这是父母的婚礼还是孩子的。
即表面美好的一切都是随身属性,因为我是我妈的儿子,我爸的女儿,我爸送我的等于我的,我妈给我的等于我的。
这个等式没有错,合情合理。但是如此高贵的啃老,真的良心不会痛吗?这样的爱是爱吗?确认不是另外一种对孩子必须自食其力的伤害吗?
至少在我的心里,我对父母是深深的亏欠。而这个觉悟也是我为人父母以后真真切切的体会。
如今这样的豪华婚礼让很多的年轻人忘记感恩,忘记上进,忘记奋斗,忘记了本应该自食其力的能力。而乡下这种“婚丧嫁娶”的陋俗让这样的风气变成理所应该。
好像谁家都不敢把婚礼办的太俗太简单太默默无闻,因为人言可畏。
我在文章开头说过,这里不是“家”。这里是竞技场。谁家子女的婚礼风光,谁家的父母就是牛。谁家女儿的礼金高,见面礼丰厚,谁家的女儿就是命好。
好可怕的固定思维。
家的定义不是应该是温暖的,舒适的,是累了,乏了,失败了,灰头土脸了可以身心歇息的角落吗?
也许,我就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个体,我无法理解,也没有办法认可那一套继承的理论。
我只想说:拥有比别人少奋斗几十年的资本(房子车子票子),拥有溺爱我们的父母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作为我们不思进取,逃避责任的温床。
父母再牛逼,也有老去的那一天。自己再不想长大,岁月催人老。不要把拥有的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继承的了是财产,继承不了的是财商。
钱是一个结果,而赚钱是一个过程。
我希望我们学会的继承的是父母赚钱的能力和智慧,我希望在我们接手她们的财富的同时,也要有让他们卸下家庭重担的能力。
是时候让父母松一松
肩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