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一王勃《滕王阁序》
王勃(650-676)字子安,是公认的“初唐四杰之冠”。
自幼聪明,六岁能写诗,九岁能翻看厚重的史书,并纠正书中的错误。
在王勃14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听说有一位丞相要路过他的家乡去考察老百姓的生活。
他听了非常高兴,他提起了手中的笔,刷刷地写下了一篇精美的文章。
他一路狂奔到丞相的轿子前,咕咚一声跪下了,请求丞相过目他的文章。
丞相掀开了轿子的帘子往外一看,原来是一位孩子,一位孩子能写什么样的文章呢?不过看在他勇气可嘉的份上,丞相还是接过了他手中的文章。
丞相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
王勃写的不是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他写的全是治理国家的一些建议。
他认为国家不能经常去攻打别的国家,这样会劳民伤财,危害到老百姓的安全;他认为国家不应该兴修很多的宫殿,要节省,要为老百姓考虑;他还认为,国家要广纳人才……
丞相惊叹不已,小小年纪就如此有才华,如此有见解,文章写得如此的优秀,这样的人,一定不能让他埋没。
于是,王勃得到丞相的推荐,16岁有了机会去参加科举考试,而且榜上有名,高中了。
16岁的王勃当上了七品官员一一朝散郎,一个文官,为皇帝写文章的官员。
比如皇帝很开心,想跟天下的老百姓说点什么?王维代笔写一写;比如粮食丰收了,皇帝很高兴,不知道怎么说?王博写一写;比如打了胜仗,皇帝想表达内心的感慨,王勃来写一写……
王勃写的每一篇文章都非常的华美,获得了皇帝的欢心,得以重用。
年纪轻轻,却已经有了一番作为,王勃每天的心情也是心花怒放,得意洋洋的。
王勃不仅受到了皇帝的喜爱,他甚至还得到了一个小王爷的喜爱。
这个小王爷叫沛王,是皇帝很喜欢的一个儿子,要比王勃小一些,大概11岁的样子,他特别喜欢王勃,就向皇帝要了王勃。
皇帝本是自己对王勃的喜欢,就答应了沛王的要求。
就这样,王勃住进了王府,每天和沛王一起玩耍,教沛王读书写诗。
小小的年纪志向就得到了发挥,得到了实现,王勃信心满怀,蓬勃向上,激情昂扬,就在这个时期,他写下了一首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让皇帝更加地赏识王勃,王勃欣喜若狂。
只是他接下来写的一首诗,却让皇帝勃然大怒,把他从王府中赶了出来,远远地赶出了长安城。
原来,当时的那些王爷平时打发业余的时光,可没有现在的电视,电脑,看电影什么的,他们最喜欢的娱乐就是斗鸡。
沛王和另外一位小王爷英王斗鸡,其他的人都围着一圈人,大家纷纷为大公鸡叫好加油。
王勃也很想为沛王的公鸡呐喊助威,可是他想到自己是沛王的老师,不能疯疯癫癫的样子,要保持自己玉树临风的状态,心里那个急呀又没办法宣泄。
怎么办呢?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写诗来骂一骂英王的鸡。
于是他写下了《檄英王鸡》
他把沛王的鸡比作像皇帝一样威风,撕下对方的身上的肉,成为口中的美食。而失败的鸡格杀勿论,应该通通杀死。
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在玄武门之变中杀了其兄建成,弟元吉而夺得政权的,唐高宗李治本人也经历兄弟之争的事件,所以他对此特别地愤怒,他认为王勃的文章是挑拨他儿子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互相残杀,争夺王位。
王勃因为《檄英王鸡》这首诗贬官了,被赶出了沛王府。
王勃觉得自己写的不过是斗鸡,并不认为自己有错。他堵着气离开了长安,跑到了四川,开始了自己的漫游之旅,到处游山玩水。
在这段时间,也有一些官员来找王勃回去当官,让王勃向皇帝承认个错误,大家帮着求求情。可王勃执意不认错,就这样,王勃拒绝了很多人把他邀请回去当官的意向。
到了23岁的时候,在中间四年的期间,王勃没有正式的工作,花的钱基本都是靠父母的接济,他也觉得自己太不像话了,应该去找一份工作自食其力养活自己了。
王勃23岁时第二次当官,在军队里当了一个九品小文官。
在军营,士兵们听说了王勃的才华纷纷来向他请教,而王勃跟他们没有什么共同的思想,交流不来,经常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
有一天,王勃在写诗,突然有人敲门,王勃打开一看,有个人咕咚一声就跪在了他的面前。
跪着的人说他叫曹达,是军营里的一位士兵,因为杀了人,求王勃救救他。
王勃说你是杀人犯,是要见官府的,我怎么能救你呢?
当王勃得知对方杀的是自己最讨厌的人时,觉得他杀的只是坏人而已,便答应了他的请求,把他藏在了自己的后屋。
可是过了两天,王勃又转念一想:曹达所杀的人虽然是自己讨厌的人,但是杀人却是犯法的。于是,王勃拿起一把刀就去把给曹达给杀了。
后来追踪曹达的人,追查到了王勃这里,事情暴露了。
大家都很震惊,王勃这人怎么能这样子随随便便就处置一个杀人犯呢?而自己也成了一个杀人犯。
王勃被抓到了监狱当中,他犯了杀人罪,是要斩首的死罪。
但是非常幸运,王勃遇到了皇帝大赦天下,所有监狱里的人都可以得到一个减刑或者一个从轻的处罚。王勃正好赶上这次好机会,也被从轻处理了,免了死罪,官职没了。
这件事还牵连到了王勃的父亲,大家认为王勃犯了如此大的错误,是他爸爸的不称职,没有教育好,所以他爸爸也被贬官了。被贬到一个特别偏远的地方(一个说法是被贬到了海南,一个说法是被贬到了越南)。
王勃想到自己连累了父亲,特别地伤心难过。他知道父亲处境特别地艰难,他要去看望父亲,要用自己的才华去安慰父亲。
他路过江西南昌一座非常漂亮的滕王阁。正好遇上许多文人雅士在进行一场盛大的诗文比赛。
王勃听说了,很是高兴,就去凑了个热闹。
在场的人都穿戴光鲜华丽,而王勃穿着随意与他们显得格格不入,引来了大家的侧目。
王勃没有理会他们,他看这个人的文章,摇摇头,看了那个人的文章,叹叹气,一连看了好些人的文章都觉得不堪入目。
大家非常地生气:你莫名其妙地闯我们这里贬损我们,有本事你写一篇给我们看一看?
王勃挥毫笔墨写了第一句,大家觉得有点意思,第二句,不错,第三句,哇塞,很厉害!第四句,第五句,再往后写,大家鸦雀无声,目瞪口呆地看着王勃的作品,写得实在太优秀了。
没等大家回过神来,王勃已经放下笔,飘然离去了。大家这才反应过来追问:请问您是谁呀?
远处飘来两个字:王勃。
王勃登上了船,继续前行,距离父亲越来越近,王勃的心情无比地激动。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阵大风浪卷了过来,把王勃所坐的小船给击沉了。
当大家把王勃打捞上来的时候,已经晚了,王勃已经溺水身亡了。
王勃在滕王阁写的《滕王阁序》是他留给世人最后的一首诗,此诗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是他最有名的两句诗。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天上的晚霞与野鸭一起翩翩起舞,一起展翅翱翔。在晚霞的映照下,秋天浩渺的江水和无边无际的天空融为了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