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太喜欢电影《菊次郎的夏天》,就又看了北野武写的《菊次郎与佐纪》,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北野武真是笑着舔舐原生家庭的伤口,这本书也是读懂北野武,理解北野武艺术人生的“第一自传”。非常推荐。
菊次郎是北野武的爸爸,是个油漆匠,性格窝囊,收入不高,经常带着孩子们去帮忙刷油漆。菊次郎酗酒,并且典型的社恐。没有朋友,不喝酒话都说不利落,喝了酒就豪横起来,耍酒疯,还打老婆。不靠谱不着调,是一个彻彻底底社会边缘人。
北野武在菊次郎完结篇时标注了“以上本故事纯属虚构,一切与实际人物无关。”很有深意。
即便如此,北野武也是深深爱着他爸爸,甚至还有真切的怜悯和同情。我猜想这也是北野武拍摄《菊次郎的夏天》的主要原因吧。在电影里,正南被妈妈遗弃,自卑,孤僻,不爱说话,一开始甚至不会笑。有人说这是北野武在寻找自己失落童年,我倒更觉得正南就是住在他心里的孩子,是他悲凉底色的影子。
那么菊次郎呢?电影里的菊次郎是一个硬汉形象,走到哪里都是大哥大的做派,可以流血流汗绝不流泪,怕老婆有童心。电影里哄孩子开心的那些奇思妙想,是真真的有趣有爱。
显然,这并不是现实中菊次郎的样子。
北野武这样描述在他脑中父亲的第一印象。
“第一次见到的老爸的模样,印象深刻,至今还留在脑海里。”
“那个傍晚,他一进门就大喊:拿酒来!母亲回了他一句,他立刻掀翻饭桌。完全是漫画中的烂醉流氓模样,那是我对老爸最初记忆。”
那么在这之前呢?父亲在哪里呢?在这之前,父亲像个原型不明的怪物,这是北野武书里的原话。父亲酗酒,每晚回家都是烂醉如泥,母亲和祖母为了不让孩子目睹自己的父亲如何发酒疯、打人,早早的就安排三个孩子睡觉去了。隐隐约约在别的房间,也是听见吵闹声罢了。所以,父亲在北野武心里,只是像传说中里的怪物。
现实中的菊次郎就是这样的,酗酒、家暴、还打北野武养的狗,家里就两个房间,可以想象那是一个怎样鸡飞狗跳的场景。没看至此,都深深佩服北野武的母亲,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是如何把三个孩子培养成企业高管、教授、名导演的。(关于佐纪,我们在佐纪篇里再去说。)
现实中的菊次郎没喝酒时是什么样子呢?
去理发时,理发师划伤了他的脸,他都不敢当场理论,只敢回家抱怨。
邻居们聚在一起烤火,他的红薯被别人偷吃了,不敢言语一声,只在回家后气得跺脚。
干油漆工挣不到钱,却总是上当受骗,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回家,还给家人炫耀。
书里最好笑又好气的一次,就是父亲喝醉酒去参加家长会,在班里耍酒疯、出洋相、骂老师。这怕是一个孩子在那个年纪遇到的最尴尬难过的事了。为了补救这一次的荒唐,母亲去给老师送点心、做家务......
父亲生病那一部分写的很好笑,也很温情,我相信即使是这样的父亲,北野武也接受了、原谅了并爱着。
看北野武的电影,读北野武的书,总想骂一句,你个坦率的坏蛋,又把我弄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