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月,我参加了中考,第一志愿报的是农校,第二志愿是普高。
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来说,学习首要的目标是考上中专,跳出农门,拿到城市居民户口,毕业后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这样的目标很现实,也很清晰。
我有一个同学,她的父母都有工作。早晨8点去上班,周末还休息。家里有细粮票,儿童节有白球鞋,用的是雪白的纸装订的练习本。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大太阳下干活,半夜还在排队浇地,家里只有粮票,儿童节得借白球鞋,用的是黑灰的纸用麻线缝制的练习本。
我深深地体会到这种差距,要考中专,出来就会得到分配的工作,这是我努力学习的动机。
可天不随人愿,农校在全区的招生名额只有一名,我考的是第二名。我接到去参加体检的通知时,感觉灰溜溜得。除非分数比我高的那家伙身体有毛病,否则我的努力就要白费了。
等我拿到了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心里懊恼极了。高中意味着还得再努力三年,这三年的书费学费住宿费加在一起,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再过三年,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啊。
9月,骑车40里,穿过十多个村庄,去县城上高中。第一次骑这么远,第一次住校,一间教室大的宿舍里放了16张高低床,住了32个来自各个乡镇的学生,有乱又吵。陌生的学校,陌生的环境,还有就是从未有过的低落的情绪,天天都在想家。
第一个周末回家,约了好些同学相聚,聊各自的学校,聊各自的学习。原来,有的同学和我一样拿到了高中的录取通知书,但并没有去报导,而是选择了复读,准备来年再拼一次。我犹豫了,我也想再拼一次,于是去看望初中的班主任老师,请她帮我拿主意。
老师明白我的心情,鼓励我做自己的选择。这是第一次,我为自己做选择,退学,回去复读,来年再考。
有时候想,如果是现在,再难我也会坚持把高中读完,参加高考,是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
第二年中考,教委下了文件,像我这样曾经拿到高中通知书,但没去就读的,这一年只能考高中,取消报考中专的资格。
我傻眼了,好些像我一样的同学也呆住了。那是一段挣扎纠结埋怨的日子,也是真正感觉到难以把握命运的日子。
还好,师范学校提前招生,是单独招生,意味着只要你成绩优秀就会被录取,不受其它任何条件的约束。
那时的师范是真正的香饽饽,没有学费,没有书费,没有住宿费,甚至连吃饭都是学校负责的,这对于经济紧张的农村孩子来说是天大的诱惑了。
整整两天,在县城集中参加考试,紧张吗?事后想来,没有想像的那么紧张,当时旁边有个同学一再传纸条让我帮她。我平时常帮同学讲题,考场上不能出声,可传纸条也必须传正确答案呀,万一传了错答案有损我的声誉啊,这点小小的自尊心反倒促使我做题时尤其认真。
就这样,我以高出录取线10分的成绩,提前被太原市师范学校录取,在别人还得埋头苦读的时候,我已在羡慕嫉妒的目光和夸奖声中提前放假了。
终于,我去了省城上学,成了一名吃公粮的学生。
回忆,是张薄薄的练习纸,上面写得密密麻麻,有文字也有符号,有对的也有错的,无论怎样都无法修改,只是一点一点泛黄,一点一点沉淀在岁月的河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