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象不出母亲看到信以后的反应,我没有想到,她竟回复得那样快。我和洋洋吃晚饭的时候,手机传来了母亲发的微信消息。洗完碗以后,我坐到沙发上,靠在靠背上,认真点开微信消息:
“谢谢你说了这么多心里话,我很感动,泪流满面呀,你的话感动了我,激动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会默默关心你,关心你的孩子,我的外孙女。虽然你不怎么接受,但我还是要关心你,因为你是我的女儿啊。”
我从她的话语中接收到四点信息,第一,我对母亲的爱,她接收到了。果然,爱的语言是有奇效的,温暖人心。连她这个很难暖热的人,也说出一番肺腑之言。第二,母亲也表达了对我的爱。第三,母亲说她会默默关心我和我的孩子。虽然我不知道默默关心是什么意思,但这种默默关心让我想象出一种能让我们彼此保持让对方舒服距离避免因为距离太近而互相伤害的景象。第四,她说即使我不能接受她的关心,她还是要关心我。我能理解,这是母爱使然,爱子女是母亲的天性。
我看着这短短的几行字,万千感悟在心中涌动,千言万语相对母亲吐露,我开步来到桌前,打开电脑,飞快敲字,迅速写下第二封信:妈妈,我知道,你总是为我操心,可我希望你相信我,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有思想的人……
电话声想起,是母亲打来的,她说,“这周末你的唐阿姨要来找我玩。”
唐阿姨是母亲多年好友,母亲十几岁参加工作时与她认识,成为好友,如今已有近三十年的交情,这些年少有联络。
我惊诧,母亲开始交朋友了!
在洋洋出生以后的这五年里,母亲几乎没有社交,她不喜欢出门。有时我让她周末找过往的朋友聚一聚,她也不愿意,总是说,等洋洋大一些,等洋洋大一些。
现在,她竟主动告诉我,有朋友要来找她,我为她感到高兴。她除了是我的母亲、洋洋的外婆,还是她自己,她应该有朋友。
有一种清晰的感觉,母亲在慢慢改变。独居的她,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当一个人开始和时间做朋友,时间就会反馈其惊喜。她开始和老朋友联络感情。
我为她开心,希望看到这样的妈妈——有自己生活圈子的妈妈,而不是那个为了家人失去自我的妈妈。
“好啊,好事儿,我知道你的人缘儿不错,但平时没时间联络。能经常和朋友在一起,聊聊天,你定会开心许多。”我欣喜地说。
“我打算在家做饭吃,你也一起过来吧。”
“好啊,周末我有时间。”我爽快地应着。同时,我想给她挣点儿面子,好好表现。
到了周末,我把洋洋送去上兴趣班,随即去了母亲那里,兜里揣着,我给母亲写的信。进了家门,唐阿姨已经在家里了。她一米七五的个子,身着深蓝紧身牛仔裤,穿着咖色格子西装。看上去干练整洁,虽然步入中年,但身材依然保持得很好,紧致苗条。
我一边换鞋一边打招呼,“唐阿姨,您跟我小时候看见您时一样,一点儿变化也没有,您这身装扮,特别精干,放在公司里,那就是一个白领精英呀。”
“哪里,已经老啦,有很多白头发了。”唐阿姨笑眯眯地说。
妈妈从厨房探出头来说,“你来啦。”嘴角比平时多了一丝难以掩藏的笑意。这就是友谊带给人的快乐。唐阿姨和妈妈久别重逢,亦是心生欢喜,脸上泛出青春的气息,让她们放佛年轻了十岁。
妈妈在厨房忙活着,唐阿姨在一旁帮着洗菜。我一看,赶紧上去帮忙。“唐阿姨,您快坐着吧,您难得来一次,怎能让您亲自动手呀,而且厨房小,转不过来,您快去客厅休息,这里我来。”我热情招呼道,很懂事的样子。
“没事,我在家也要做这些。”我抓起她洗过的萝卜,麻利地切起来。我俩并排着,她洗着萝卜,我切着萝卜。
我们聊起家常,“巧怡,你平时自己做饭吗?”唐阿姨问我。
“要呢,我们晚上一般自己做,不过都是些家常菜,但是也够吃了,我喜欢自己做饭。”
“那你挺能干的,我儿子在家只会做番茄煎蛋面。“
“番茄煎蛋面好吃呢,我也很喜欢做,再煮点蔬菜进去,方便又有营养。“
母亲在一旁听了,态度一转,阴阳怪气地对唐阿姨说,“是啊,现在会自己做饭了。你看嘛,我就剩下孤单。”
“难道你们做父母的希望儿女一辈子依靠父母吗,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我会做饭,你不为我高兴吗?”我笑嘻嘻地说,转头看向唐阿姨,俏皮地一眨眼,“您说是不是?唐阿姨。”
“是嘛,孩子能干。这有啥不好嘛。”唐阿姨帮我解围道。
母亲没有接话,一阵沉默。考虑让她们两个闺蜜好好聊聊天,我找机会从厨房里退了出来。
我在客厅里,能听到她们的聊天。
母亲委屈地说到,“你不知道,人家现在搬出去住了,大了,不想跟着我们住。也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现在无依无靠的,孙女他们也带走了,我现在半夜里都睡不着觉。他们就是不在家里住,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养了个什么东西。”她一边说一边端着菜从厨房走出来。
刚开始是自嘲式地说,说着说着,心中一股情绪上来,刚才带笑的脸色瞬间严肃起来,升出一丝冰冷的怨气。
唐阿姨见母亲不能自已,又看见我就在客厅里,拍拍母亲肩膀,“哎呀,别想那么多。巧怡我是从小见着长大的,是很好的女娃娃,她会对你好的。今天咱们好久没见了,聊聊我们。你现在平时怎么玩儿呢?……”
我在客厅里,吃着瓜子。那时的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父母既希望子女能干,在人前面面俱到,这让他们感到,脸上很有光彩,可当看到子女能做很多事以后,甚至连做饭这些家务都不需要自己操心了,又觉得很失落,感觉在家中失去了成就感和存在感。父母是那样自相矛盾。
不记得那天后来我们聊了什么,我默默地吃完饭,开车把唐阿姨送到地铁口。我也回到了自己的家,离开前我把那封写给妈妈的第二封信放在了餐桌上。
在信中我恳切地写道,我理解,在一位母亲眼里,我永远是小孩子,但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我有思想,有个性。我不是小时候的我,不一定是完全听话的我,希望她能理解我,多看到我的思想。
我犹豫了很久,到底给不给妈妈看这封信。这段时间,我和妈妈的关系好像变了一些,我和她之间的交流从一板一眼到逐渐有了寒暄,有时能感受到她在试着对我和孩子放手。我无法评估这封信能带来什么,担心这封信的内容会让她认为我在要求她什么。
其实,我只是想,让母亲倾听我。
餐桌子上的信,母亲看到了。那是第二天,她回给我几条短信,第一条信息是简短六个字——“鸡毛蒜皮的事”,第二条信息内容是“爱是藏在心里“,当第一眼看到这两排信息时,我情不自禁会心一笑,心情是轻松的,愉快的。谁说不是呢,亲人之间本无需太多计较,妈妈能说出这句话,我感到妈妈境界提升了。我喜欢这样爱而包容的妈妈。
随后又来了几行字,“我连这个那个也不能说”“大度”,语言有些逻辑不清,让人看得不是特别明白,妈妈只有初中文化,她的语言组织能力显然是有限的,通过讯息说不清,我只好先言无实物地回复了她一个笑脸。
下班以后,妈妈敲开了我的门,她现在,肯到我家里来了。她想和我聊聊,正好我也可以和她沟通她短信里描述不清的内容。
“你说的鸡毛蒜皮是什么事呀?”
“你说我老是给你出主意,哪个妈妈不是这样,你去看别人的家长,给女儿出主意有什么,我那是出主意吗,我是关心你,你怎么就不明白呢?你计较这些,这就是鸡毛蒜皮的,女儿,你应该大度一些。”
事实上,母亲还是没有明白我想表达的关于听听对方感受的观点。但我倾吐我自己时,她仅认为在小事上计较,还叫我大度,她自己甚至觉察不到她对身边人身边事的控制。
当我告诉她我要学习时,她就会说,上学时不学,现在毕业了,还学什么,你生了孩子,现在的任务就是带娃。当我告诉她我要带娃出去玩的时候,她就会说,出去玩什么,你们年轻人整天就知道出去玩,不知道在家带娃。当我呆在家里时,她就会说,你呆在家里干嘛,你现在应该出去多赚一点钱。
母亲的沟通模式很清晰,第一句话,反对他人的看法,第二句话,开始出主意,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他人都应按照她说的去做。
我眼中的母亲,很累,有这样强的控制欲,心累。但,也许是我多虑了,她“关心别人”时,自己是舒服的。至于对方是什么感受,哪里有那么重要。
母亲又说,“你以为我想让你们出来住吗?你爸说了我好久,别让孩子们出去,你爸心疼你们。你们搬出去住那天,我夜里没睡着觉,我不忍心。但我是想你们在外边磨练一下自己。”
我弱弱地叹了一口气,明明是我们自己选择搬出来的,当初做这个决定有许多无可奈何,母亲一直反对,没有半点支持,现在却高尚地说成是对我们的磨练。我使劲儿点头,不想与她理论,权当她在倾诉。
聊天就在这样的话不投机中结束了。
刚升起许多对母亲的好感,一下子就减掉许多。
可,这是亲情,不是用打分来衡量的。我一遍遍提醒自己,虽然母亲经常不考虑别人感受,因此,不跟母亲说话,或避重就轻地说话,也是不对的。我一遍遍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和她沟通,我说一百句哪怕有一句我们能互相理解彼此而非鸡同鸭讲,也就值得了。
不忘记沟通,别让亲情淡了。我一遍遍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