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喜欢立论,一旦表明观点就要去论述加支撑,以说的更加滴水不漏,更像专业方面的论文写法一样,去不让别人攻击,有时又要表明观点,基本上要表明一个支持或者反对的态度才能让人分别你到底是站在哪一派,才不至于被孤立。一直喜欢从事物的两面性考虑问题,这次准备只从一面说几句。
缘起于读书时同学间的相互吐槽,说某某某太过张扬等等,各种表现如答辩时对于专家的问题展现出坚决的态度,意思就是我们就是怎么怎么着,你能怎么着吧。于是给出评论,不懂他哪儿来的自信,常作为相互嗤笑的一个点,比如你哪儿来的自信!倒是有贬义的色彩在里面。
延伸出去,我们在看待别人和其它事物的观点上,常常也是泯然一笑,很少真正的看得上,隐含的意义里就是,做的太搓了,做人太衰了,哪儿来的自信还敢拿出来显摆。任何事物都很难让所有人满意,观点的不同是根本,不知道能占多大比例,但是清高的态度才是重点,自古以来所谓的文人相轻,也许就是这个道理,不但文人相互之间瞧不起,文人对其它类的工种一样瞧不起,常常让人感觉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端着自己,恶心别人,也难为了自己。也许这和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影响有关,但结果已经成形,从科举制的选拔过程中,将这种“自信”扩展到了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现在看来以部分职业为甚,当然也并非全部,毕竟有些只是在个别时候才凸显出来,而有些只在专业领域有所体现,也是他们对专业的尊重吧。
如果在不知不觉中被暗暗提醒了,得及时改正,否则离友尽就不远了。比如自古以来的夫妻关系到现在的关系转变,各个时代师生关系的变迁,国内外思想的不同更是这样。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即使再亲民,也难以像奥巴马那样从思想上是一种自由的态度,毕竟多年的熏陶和成长环境影响,所以从上到下的大大小小的领导尤其是一些小的领导,总有一种端着的态度,即使身段放下了,思想也放不下,不知道哪儿来的自信。当然仍有很多朴实的深入基层和没有“自信”的领导,不能统一而论。学校里的师生也一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讲课只是工作职责,看不出太多,倒是学生更多端着自己保持着距离,无论是畏师还是“自信”,都影响了过程;而老师方面要说的是课堂之外的教学,如论文、实验等方面,很多不能具体量化的方面一部分人还是没能完全放下,对于要从零带起缺乏耐心,每个人都想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是人的天性,为人师表在这方面更应该少点自信,平易待人。感情生活里是致命伤,因为之前都是多方而这里是1V1,无论是大男子主义还是小女子主义都不可取,试想原本平等的关系被说教所替代,双方的耐心需要在这里接受考验,你哪儿来的自信?只能留给未曾磨练的生活慢慢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