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姬宜臼(约前781年―前720年)
(平王元年即前770年,春秋开始)
周桓王姬林(平王孙)
周庄王姬佗(桓王子)
周釐王姬胡齐(庄王子)
周惠王姬阆(釐王子)
周襄王姬郑(惠王子)
周顷王姬壬臣(襄王子)
周匡王姬班(襄王子)
周定王姬瑜(匡王弟)
周简王姬夷(定王子)
周灵王泄心(简王子)
周景王姬贵(灵王子)
周悼王姬猛(景王子)
周敬王姬丐(悼王弟)
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7年)崩,
春秋结束
周平王姬宜臼
周平王姬宜臼(约前781年―前720年),东周第一代王。西周幽王之子,母亲是幽王的王后申后,申后是申侯之女。公元前770年―前720年在位。
平王姬宜臼,周幽王在位时,原被立为太子。幽王宠爱褒姒后,废黜了宜臼,改立伯服为太子。
有一天,宜臼在花园里玩耍,幽王将笼子里的猛虎放出,打算让猛虎将宜臼咬死。宜臼很有胆量,当猛虎向他扑来时,他非但不惊慌逃避,反而迎上前去,冷不防大吼一声,吓得老虎吃了一惊,后退几步,伏在地上观察动静。宜臼便从容离去。他知道这是父王存心暗害他,就与母亲申后暗暗逃出都城,投奔外祖父申侯。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了幽王以后退走了。卫、晋、秦、郑、申、鲁、许等诸侯国就拥立宜臼为王,于西元前770年在西申(今陕西宝鸡)即位。不久,因为镐京已遭战争破坏,宜臼在秦国护送下,东迁至洛邑,在晋、郑等诸侯国夹辅下,勉强支撑残局。东迁后的周朝,史称东周。东周开始的这一年,就是春秋时期的开端。
周平王东迁是春秋开始的节点,他离开原本的宗周,迁往洛邑,历史上讲周平王东迁,代表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下滑。
从这点看,周平王挺不幸,他是起于乱军之中,受命于危难之际,然而他的能力又不足担当起中兴周王朝的历史重任。在他之前的诸天子,都是作为天下共主标榜于史册,而随着他的东迁,西周灭亡,王室迅速衰微,不仅无力中兴,而且原先“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周景观不复存在。我们再来看:
隐公元年七月
“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就是周平王派人到鲁国馈赠鲁惠公及惠公夫人仲子的丧葬之礼。根据周礼,赠送丧礼应在死者下葬之时送到,此前此后都不合礼。但周平王“归赗”之时,鲁惠公早已入土为安,而其夫人仲子却并未去世,再加上她并非正夫人而只是一妾,天子更不就下赗。这本是一件小事,现在不知道周平王为什么要这么做,明摆着不合规定嘛,但透过这件小事也可反映出平王之行事不周。更何况这样的小事在周代却不小,特别是出乎天子所为,更是破坏周礼之举。
《左传》评价道这是“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豫凶事,非礼也”。
天子尚且非礼,这不摆明了说乱自上作,礼崩乐坏始于天子吗?不过,细想一下,这应该不是周平王有意为之,联系起平王懦弱无能的性格来看,或许还是出于臣下的主意,或者只是图省事,反映出当时王室那种心力憔悴的困境。
周郊交质
周郑交质,就是周天子让太子狐到郑国去做人质,而郑国则派世子忽到周天子身边做人质。交换人质本是双方对等的,这一来,就把周天子降格到和郑国平起平坐的诸侯之位了。所以宋代史学家吕祖谦谴责道周平王道:
周“所以不三代而春秋者,盖由平王自为不振,如郑庄公为卿士,当用则用,当废则废,何必以虚言欺之?此全失人君之体”。
周平王的不幸还体现在他的一生始终有一个强大的臣子相伴,先是郑武公,后是郑庄公,这两父子的能力实在是平王不可同日而语的。主弱臣强,是主之大不幸。然而,他又是幸运的,因为在周王朝八百年的历史当中,他是在位时间是最长的天子,长达五十一年。这五十一年间,总体说来,周王朝在他的统治之下,基本上也天下太平,除了有二十年与另一个周王携王作战外,基本上也无大的战事。因而,他总算保持住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的名号。
天下共主的名号保住了,其实,周平王的出发点是不错的。只是他一人已无力扛起江河日下的周王室。周平王在位五十一年心是有多累啊!这种累,在他去世后,还将由他的子孙继续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