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何预防情绪中暑
一些人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带动性格的变化,伴随即将来临的盛夏脾气渐长,不但身边的人有明显的感觉,自己也会有所意识。家庭里会因此感觉到冬天与夏天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爱人变得陌生,并因此出现一系列家庭问题。在工作中,有些人一到夏天也会出现性格的周期性重大变化,稳重的性格突然之间变得焦虑、宽容变得狭隘,造成同事关系紧张,工作效率变得低下。
医学心理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心境和行为与季节变化有关。在炎热的夏季,大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的异常,这就是“心理中暑”,医学心理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
炎热的天气会使人情绪烦躁,思维紊乱,爱发脾气,容易忘事,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甚至对亲人缺乏热情。在炎热的夏季,人的睡眠和饮食量有所减少,加上出汗增多,使人体内的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影响到人的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行为方面的异常。
在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是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情绪中暑的比例会急剧上升。“情绪中暑”表现为三个症状:一是情绪烦躁不安,不能静心思考问题,办事经常丢三落四,常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他人闹意见,自己还觉得内心烘热,头脑糊里糊涂;二是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觉得生活过得没劲,对他人缺乏应有的热情,呈现出早晨、下午、晚上三个时间段由好到坏的变化;三是行为古怪,经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和擦洗鼻子等。
古人说:“调息静心,犹如兆雪在心”,在炎热的夏季,切不可“以热为热”,一味地抱怨天气,所谓心静自然凉,《内经》里有专门论述。夏季“更宜净心调息,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故越是天热,越要心静,遇事戒躁戒怒,心平气和。为了避免“心理中暑”,可以采取自我调节的方式:
一是宣泄。找亲朋或者心理咨询师(专家)说出心中的烦恼,倾诉心中的不快。
二是多运动。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比如跑步、健步走、爬山等,把心中的火发泄出来。
三是自我愉悦,寄情于山水之间,宁静的自然情景可以更好地调节情绪。
外出活动活动时,一是曙光初照、空气清新的早晨,到公园等草木繁茂、空气新鲜处散步锻炼,吐故纳新;二是选择凉风习习的傍晚,漫步徜徉于江边湖畔,会有心静似水,心旷神怡的内心感受。三是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避免“情绪中暑”症状的发生。
另外,还可运用想象法,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把原本处在夏季的身体,带入到凉爽的意境中,通过心理暗示,使身体产生凉爽的感觉。比如:可以想象九寨沟的清泉绿水,想象南极洲的冰雪天地,想象珠峰之顶的蓝天皑雪……。随着这些意境的不断展现,身体凉快的爽感随之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