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原本是抱着旁观者的心态来读,可读着读着,不知何时我仿佛也跟着他们仨生活在一起了。
开始二人在牛津求学,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经典,租房子,吃房东金太太做的茶饭。
后来想改善膳食,另租房子,自己做饭。从此一名大家闺秀第一次学着做饭,第一次学会用电灶和电壶。
而另一位自称“拙手笨脚”,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右脚的大学者钱先生,竟早起煮了“五分钟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做了又浓又香的红茶。
杨先生说:“那段时候我们很快乐,好像自己打出一个天地。”是啊,我们总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的两人携手共同营造自己的生活天地,谁能不祝福他们白头偕老呢?
在牛津的一个暑假里,他们唯一的孩子出生了,是牛津出生的第二个中国婴儿,小名叫圆圆。
在产院期间,那个“拙手笨脚”先生做“坏事”不断。今天打翻墨水把房东家桌布染了,明天把台灯砸了,后天门轴脱落了。而杨先生轻轻一句“不要紧,我会洗”,“不要紧,我会修”,让钱先生的心踏实了,果然以后真的全都修好了。
这些点点滴滴的生活琐事里,饱含着二人恩爱相伴,互敬互爱的真挚情感。
本来他们是公费留学,经济上没什么压力,且二人都是令人敬仰的大学者,这些生活小事完全不用自己来做。
但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就可以放下自己的身份,把生活当老师,像个小学生一样认认真真学习各种生活技能,为的是让对方能体会到来自亲人的温暖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