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澄老师领读《思考快与慢》至今已经有15次了,在这里澄清第1章(中信版)03~08页的基本概念。既是对前章所学的总结,同时帮助后续章节的推进。
概念一:快思考
原文索引
中信版:想要观察你在自动模式下的大脑活动,请看图1。
台版:要观察你的心智在自动化模式中的情形,请看下面这张图。
英文版:To observe your mind in automatic mode, glance at the image below.
在第1章里,卡尼曼通过一张女人愤怒的脸和一道两位数乘法题,让读者体验了一次快思考过程。他在模仿读者以观察和直觉思考的方式,想象照片中这个女人将要作出的种种表现(当然,卡尼曼作为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完全有条件进行各种心理实验)。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被卡尼曼一步步地引导,思考着:对象是什么(谁)?对象的情绪如何?对象将要做出什么事?
在乘法题环节,卡尼曼则更加阐明了快思考的过程:对象是一道乘法题,得出答案的方法是用纸和笔计算,对象的目的是得出正确结果。
由上,我们可以将快思考的过程,输出为以下流程图:
概念二:慢思考
原文索引
中信版:按部就班的运算过程便是慢思考。...这个计算过程是脑力工作,需要刻意、努力并且有序地进行。
台版:你一步步在做乘法时,你经验到慢的思考。...每一步都要把前面一步记在脑海里,这个历程就叫心智运作:特意的,花力气的和有次序的运作。
英文版:You experienced slow thinking as you proceeded through a sequence of steps. ...The process was mental work: deliberate, effort, and orderly.
慢思考的过程需要从记忆里提取知识并运用,而且是项手脑并用的活动,甚至于瞳孔都会放大。倘若没有找到相关的知识组块呢?99%的人是直接放弃的,那1%就成为大师或走在成为大师的路上。但是,提取知识以及技能的记忆之后,是如何写入工作记忆的,我还是不太理解。
以下是慢思考过程,紧跟着快思考的直觉解释环节:
概念三:系统1
原文索引
中信版: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状态。
台版:系统一是自动化的运作,非常快、不费力气,即使要费力,也很少,它不受自主控制。
英文版:System 1 operates automatically and quickly, with little or no effort and no sense of voluntary control.
系统1和系统2是由斯坦诺维奇和韦斯特提出的术语,旨在说明大脑中的两套系统,分别对应着快思考和慢思考。
在系统1定义的翻译上,原文“no sense of voluntary control"译成没有自主控制的意识,中信版”完全处于自主状态“有些歧义,建议译成”完全处于不受控状态“。比快思考更进一步,卡尼曼“将系统1描述成自主而初始的印象和感觉,这种印象和感觉是系统2中明确信念的主要来源,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抉择的主要依据。”
概念四:系统2
原文索引
中信版: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台版:系统二则动用到注意力去做费力的心智活动,包括复杂的计算。系统二的动作通常都跟代理人、选择和专注力的主观经验有关。
英文版:System 2 allocates attention to the effortful mental activities that demand it, including complex computations. The operations of System 2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agency, choice, and concentration.
两种翻译主要区别是在agency上,我查了牛津高阶英汉第8版、柯林斯高阶英汉第5版和韦氏高阶英英2009版词典,都是指“代理人”或“代理机构”,唯有韦氏增加了“by using the help or services of something or someone 通过使用某物或某人的帮助”。目前不太理解中信版为何会翻译成“行为”,而且要注意不可与自主行为(Automatic activities)里的“行为”相混淆。
系统2用于按步就班地构建想法,并抑制系统1随性的冲动。
概念五:注意力
原文索引
中信版:系统1和系统2这两个系统都对注意力有控制作用。确定声源位置通常是在系统1控制下的无意识活动,随后系统2会立即被激发,产生有意识的注意力。
“注意力要集中”,这个耳熟能详的短语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你将原本应分配给某些活动的注意力分散开来,如果分散掉的注意力有限,还可以接受;但是如果你想透支你的注意力,将其过度分散到其他事情上,结果就会失败。
......注意力是有限的,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也会为此作出妥协。
当人们太过于专注某件事时,就会屏蔽掉其他事情。
台版:系统一和系统二分担注意力的控制权,把头转向巨大声音的来源,通常是系统一的非自主性运作,它马上驱动系统二的自主性注意力。
“请注意”这句常说的话其实很恰当:注意力就像预算,你可以分配你有限的预算到各个活动,如果超出预算,就会失败。
......注意力是有限的,我们的社会也宽容这个资源有限所造成的不礼貌行为。
完全聚焦在一件事上,会使人视而不见,甚至对平常会吸引他注意力的刺激毫无感觉。
英文版:The control of attention is shared by the two systems. Orienting to a loud sound is normally an involuntary operation of System 1, which immediately mobilizes the voluntary attention of System 2.
The often-used phrase "pay attention" is apt: you dispose of a limited budget of attention that you can allocate to activities, and if you try to go beyond your budget, you will fail.
...the limited capacity of attention, and our social behavior makes allowances for these limitations.
Intense focusing on a task can make people effectively blind, even to stimuli that normally attract attention.
这里中信版把shared by the two systems翻译成“都有控制作用”不妥,台版的“分担控制权”更贴切原文。
中信版在“注意力要集中”这段,谈到“如果分散掉的注意力有限,还可以接受”。而原文明明是“dispose of a limited budget of attention 分配有限的注意力”,台版的更精准。
根据原文索引,注意力是系统1进行无意识地判断,以及系统2有意识的运作方式。
以下是永澄老师根据卡尼曼对注意力的定义,及相关阐述而绘制的注意力结构图。
概念六:努力
原文索引
中信版:系统2具有某些改变系统1运作方式的能力,通过控制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一般自主运行功能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些改变。
没有哪件事情是水到渠成的,你会发现始终如一地保持某种状态需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至少要一直耗费精力。
台版:系统二有能力改变系统一的运作,藉由重新设定,控制通常是自动化运作的注意力和记忆功能。
在这些例子里,你被要求去做不是自然发生的行为,你会发现,维持这个表现需要大脑持续的努力。
英文版:System 2 has some ability to change the way System 1 works, by programming the normally automatic functions of attention and memory.
In all these cases, you are asked to do something that does not naturally, and you will find that the consistent maintenance of a set requires continuous exertion of at least some effort.
这里台版的翻译更为简洁,即“需要大脑持续的努力”,如果再出现“耗费精力”等字样,可能与“努力”产生混淆。
努力就是系统2投入以控制系统1的能力。